首页
关于本刊
投稿须知
过刊浏览
期刊征订
广告服务
业务介绍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关于本刊
理事会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栏目介绍
处理流程
全年目录文章
煤炭工程2012 Vol.44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准东大井矿区二号年产3000万吨矿井设计特点
何国纬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1-4.
摘要
(
794
)
PDF
(1897KB)(
1068
)
可视化
文章回顾了我国30年来煤矿设计由年产300万吨到现在的年产3000万吨的发展,探讨了煤矿设计随着生产建设发展和科技进步而发展的若干规律性。提出了3000万吨特大型现代化矿井的设计理念、主要原则思路及特点,通过生产高度集中化、采掘综合机械化、开拓系统最简化、煤炭运输连续化、辅助运输单一化、主要设备自动化、辅助生产机械化、地面布置合理化、监控管理信息化、安全环保文明化等十化目标,使矿井现代化发挥最大的效益,从而推动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
井田境界画法探讨
彭庆书 樊志超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5-7.
摘要
(
575
)
PDF
(1119KB)(
725
)
可视化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某些矿区由探矿权证和采矿许可证确定的井田境界非常规画法,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倒截锥形结构防水闸门硐室墙体长度与嵌入深度的计算探讨
董化洲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8-9.
摘要
(
698
)
PDF
(1235KB)(
657
)
可视化
基于倒截锥形结构防水闸门硐室设计中闸门墙体长度L和闸门墙体嵌入围岩深度E的重要性,从抗剪和抗压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不同断面形状巷道的计算公式,改进、完善了原设计规范计算公式,对井下倒截锥形结构防水闸门硐室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
特厚硬煤层综放开采合理区段煤柱尺寸研究
张永久 成云海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10-13.
摘要
(
672
)
PDF
(1593KB)(
752
)
可视化
水帘洞煤矿3801综放工作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合理确定区段煤柱是实际遇到的工程难题。通过采场前后方侧向应力场与位移场在线观测,获得了综放沿空实体煤侧向应力分布规律及变形情况;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煤柱尺寸沿空实体煤侧向应力分布变化规律。综合分析得到了合理煤柱留设尺寸,为彬长矿区同煤系特厚硬煤层综放开采确定合理煤柱尺寸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平朔井工二矿特厚综放工作面国产设备选型与配套研究
胡廷东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14-16.
摘要
(
704
)
PDF
(949KB)(
856
)
可视化
根据平朔井工二矿9号特厚煤层地质赋存条件,进行了年产1000万t综放工作面的国产设备选型与配套研究。工作面的开采实践证明,平朔井工二矿9号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设备选型合理、性能优越,总体配套设计正确,体现了适应性强、技术性能好, 安全性好等优点,达到了集约化、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
消防设备自动巡检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
张杰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17-18.
摘要
(
675
)
PDF
(352KB)(
796
)
可视化
针对消防给水设备的特点及目前火灾事故频繁发生的情况,分析了消防设备自动巡检系统的发展现状、设置的意义、工作原理及系统特点,通过工程案例,简述了其工作过程及在火灾事故发生前所起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
基于选前湿法脱泥工艺的煤泥水处理工艺探讨
王洋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19-21.
摘要
(
577
)
PDF
(722KB)(
679
)
可视化
以选前湿法脱泥工艺为前提,对常规煤泥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数据计算。针对常规煤泥水处理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优化后的煤泥水处理方法并进行了计算。数据预测结果显示,新的煤泥水处理工艺在提高入浮浓度、减少大粒度产品损失和缓解浓缩压滤系统负荷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
浅谈马钢焦化新区备煤系统的设计与使用
方兴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22-23.
摘要
(
603
)
PDF
(338KB)(
812
)
可视化
本文通过介绍马钢煤焦化公司新区两座7.63焦炉相配套的备煤系统五年多的运行情况,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该套备煤系统一些不足之处,以便将来供设计部门设计类似系统考虑部分优化或焦化同行做设计方案审定时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探讨
王巨光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24-26.
摘要
(
816
)
PDF
(1440KB)(
854
)
可视化
根据孙庄煤矿沿空留巷的地质条件,设计了切顶留巷顶板预裂爆破参数,分析了切顶卸压成巷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
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破坏剖析
胡锦元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27-28.
摘要
(
617
)
PDF
(472KB)(
716
)
可视化
文章分析了近距离煤层采准巷道破坏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并提出合理建议,对同类型条件开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
立井井筒基岩段壁后注浆技术
李泽荃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29-30.
摘要
(
674
)
PDF
(411KB)(
854
)
可视化
针对井筒壁后注浆防治水技术在高矿小庄回风井井筒施工中的应用,介绍了实施壁后注浆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施工工艺,并对该技术在应用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
低透气性煤层水力压裂增透技术应用
李全贵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31-33.
摘要
(
837
)
PDF
(1958KB)(
1134
)
可视化
针对大兴煤矿煤层透气性差、瓦斯抽采效率低、钻孔施工量大等问题,提出了水力压裂增透技术。研究了水力压裂增透机理,分析了水力压裂提高煤层透气性的过程。结合理论研究与现场经验,进行了高压钻孔密封,确定了工艺参数,完成了现场实施。应用效果证明:实施水力压裂后,水力压裂孔及影响区域内瓦斯抽采孔保持了较高的抽采水平,相对于普通抽采孔瓦斯抽采量提高了7.2倍,水力压裂影响区域内煤层透气性系数提高了79~272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
高强稳定型锚杆支护技术在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中的应用
衡肖飞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34-36.
摘要
(
615
)
PDF
(926KB)(
687
)
可视化
本文以任楼矿Ⅱ7212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为技术背景,在上、下区段与掘进巷道邻帮部分锚杆不退锚减少支承压力对巷道破坏的基础上,确定了巷道高强度锚杆+大直径锚索配合M钢带高强稳定型支护技术,并提出了详细的施工技术参数。实践证明高强度锚杆+大直径锚索配合M钢带高强稳定型支护技术能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支护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
区段煤柱下巷道修复加固技术
王元明 冯伟 柏建彪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37-39.
摘要
(
648
)
PDF
(1194KB)(
839
)
可视化
北峪煤矿3-101运输平巷从上覆2#煤层区段煤柱下方的一侧斜穿到另一侧,斜穿煤柱段距上覆煤柱垂直距离为1.0~3.5m。2#煤层区段煤柱宽度为18m。在区段煤柱集中应力作用下,运输平巷两帮相对移近达2m左右、煤体破碎,巷道变形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在分析巷道变形破坏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修复加固技术,即采用水力膨胀锚杆支护两帮破碎煤体,顶板补打高强螺纹钢锚杆和锚索进行加强支护。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能够使锚固区煤帮形成整体承载结构,使顶板形成组合梁承载结构,并与深部围岩相连,有效的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5.
8000kN.m强夯处理杂填土地基试验方案及参数确定
赵林海 陈亚成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40-42.
摘要
(
824
)
PDF
(808KB)(
741
)
可视化
本文是描述在杂填土的地质环境中,经过试验确定8000kN?m强夯施工各项参数的过程,对新开工的大面积场地采用大夯击能强夯处理地基有指导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
塔筒体结构倒装法施工工艺
杨立新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43-45.
摘要
(
822
)
PDF
(1443KB)(
732
)
可视化
根据(塔)筒体结构及重量因素,进行稳定性、强度等计算分析,选用合适的桅杆、绞车、钢丝绳、吊环等机具,利用桅杆将(塔)筒体各段自上而下依次吊起、组对、焊接、安装,实现大型(塔)筒设备在施工场地狭小情况下的吊装。, 根据(塔)筒体结构及重量因素,进行稳定性、强度等计算分析,选用合适的桅杆、绞车、钢丝绳、吊环等机具,利用桅杆将(塔)筒体各段自上而下依次吊起、组对、焊接、安装,实现大型(塔)筒设备在施工场地狭小情况下的吊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7.
曹村矿近距离煤层群下位煤层巷道布置分析
张随喜 张东升 张国红 王旭锋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46-48.
摘要
(
637
)
PDF
(1912KB)(
922
)
可视化
本文结合曹村矿近距离煤层群具体地质条件,实测下位煤巷分别为内错、重叠、外错三种布置方式的巷道变形规律,研究表明,巷道内错布置时围岩变形量比重叠和外错布置时小,且随内错距离增大围岩变形量减小,内错5m布置时,顶底板移近量174.5 mm,两帮移近量142.6 mm,当内错距离增大到10m时,顶底板移近量142 mm,两帮移近量132 mm。当巷道内错3~6 m布置时,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小,顶底板移近量181-167 mm,两帮移近量148-140 mm,综合考虑回采率等因素,认为下位煤层巷道内错3~6m较为合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8.
华丰煤矿地音监测防冲技术及实践
王元杰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49-51.
摘要
(
795
)
PDF
(1779KB)(
880
)
可视化
煤矿深部开采矿井的主要灾害之一冲击地压,对矿井高产高效和人员、设备安全造直接威胁。为了进一步摸清冲击地压发生的前兆信息,基于ARES-5/E地音监测系统在国内煤矿的普及应用,介绍了该系统的监测预报原理、地音探测器的布置方式,研究了地音监测与微震监测、在冲击地压预报中的实时和短时预报的技术优势。通过对地音监测的监测结果数据统计分析,反映了煤岩体在采场采动、上覆岩层运动时,煤岩层的微破裂程度,遭到破坏的能量释放过程。监测结果表明:地音监测能够对冲击事件的发生起到提前预测的作用,地音监测技术的现场使用,以及与微震监测技术的联合应用,将成为冲击危险预测预报更行之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9.
特深矿井辅助运输系统优化应用研究
戎哲 莫技 杜计平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52-53.
摘要
(
726
)
PDF
(501KB)(
746
)
可视化
孙村矿目前开采垂深已达1 350m,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深井特有的生产战线长、运输环节多、系统复杂以及辅助运输的矛盾日趋明显。为解决传统矿井辅助运输技术装备落后、制约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发展的问题,基于孙村矿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对辅助运输系统进行优化:一方面通过优化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和开拓开采部署,改革巷道布置方式,简化辅助运输系统,为推广应用安全高效新型辅助运输技术装备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对矿井辅助运输装备进行了研究开发与试验推广,实施后极大地提高了特深矿井辅助运输机械化水平,实现了本质安全型运输,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为同类矿井提供了辅助运输系统优化理论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0.
控制铰接轴间隙延长液压支架使用寿命
史明栓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54-55.
摘要
(
658
)
PDF
(308KB)(
927
)
可视化
介绍了几种控制液压支架铰接孔增大的措施,以避免液压支架因铰接销孔增大,而使部件受力状况恶化,导致支架过早报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1.
YDZ(A)型直流电法仪在煤层底板含(导)水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刘爱兰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56-58.
摘要
(
702
)
PDF
(1528KB)(
1092
)
可视化
摘要: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探测条件受到限制的区域,正确选择物探方法,能更准确、更便捷地实现探测目的,科学指导矿井生产。直流电法三极电测深物探技术是探测区域隐伏含水、导水构造以及积水区范围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比发现:三极电测深探测结果与现场揭露情况基本吻合。该方法在水文地质勘探和矿井防治水害方面,成本低、效率高,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2.
矸石充填膏体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吴丽丽 罗新荣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59-61.
摘要
(
705
)
PDF
(1028KB)(
618
)
可视化
通过对当今国内外充填开采技术的分析研究,以矸石膏体充填为研究基础,分析了矸石充填常用物料的物理化学参数,以及其在充填膏体中作用效应,并对充填物料的级配、充填体浓度与温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概括总结了矸石充填膏体强度影响因素,为现代矿山膏体充填技术研究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3.
高瓦斯低透煤层综采面瓦斯治理技术
谢生荣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62-64.
摘要
(
562
)
PDF
(939KB)(
855
)
可视化
针对新元煤炭公司综采面生产过程中存在上隅角、回风巷和尾巷瓦斯浓度超限的问题,本文在对试验区域综采面瓦斯涌出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空区密闭横贯(超大径管路传输)抽放、尾巷倾斜大直径钻孔抽放和本煤层大直径顺层平行钻孔预抽的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现场实践表明,该综合治理技术有效解决了瓦斯浓度超限难题,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并为其它采区和矿井的瓦斯治理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4.
高瓦斯区孤岛面回采期间瓦斯综合防治技术
于大洲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65-67.
摘要
(
592
)
PDF
(453KB)(
707
)
可视化
通过对1321孤岛工作面瓦斯来源和瓦斯涌出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工作面回采期间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系列有效的瓦斯防治技术,实现了1321孤岛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5.
众泰煤焦化选煤厂介质回收系统优化改造
蒋善勇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68-69.
摘要
(
766
)
PDF
(285KB)(
792
)
可视化
通过对选煤厂原设计介质回收系统脱介效果分析,针对原设计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入洗原煤-0.5mm粒度级达到20%,-13mm粒度级占99%,不脱泥入洗情况下,使吨原煤介耗由3.8Kg下降至0.6Kg,每年可节约成本525.6万元.由于最终产品带介量的下降。使精煤产率增加1%,每年可增加利税1080万元,年综合效益达1605.6万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6.
煤炭资源科学采矿指数计算方法探讨
李东印 许灿荣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70-72.
摘要
(
758
)
PDF
(907KB)(
1242
)
可视化
科学采矿是对煤炭开采的基本要求,是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根本。由于当前对科学采矿的评价尚处于定性阶段,难以准确直观地表达煤炭企业的科学采矿水平。本文提出了科学采矿指数的概念,并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和6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为每个评价指标建立量化函数,采用多个专家背靠背赋权的主观动态权重实现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引用具体事例详细介绍了科学采矿指数的计算和形成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7.
深厚黄土层掘井扰动变形特点研究
王蓬 姜春露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73-75.
摘要
(
592
)
PDF
(1602KB)(
726
)
可视化
本文采用塑性力学理论分析了普通法掘井对深厚黄土层的扰动变形特点,得到了井筒沿井深主要黄土层段扰动范围、扰动土层的结构强度等量化参数,并结合回风立井实际条件进行了实例评价。结果反映出:深部开挖井筒周边较大范围土层处于塑性扰动,导致土层天然结构强度急剧降低,揭露后土层的塑性变形将显现很强的蠕动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8.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十二五”能源需求的预测
张志启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76-79.
摘要
(
604
)
PDF
(1042KB)(
664
)
可视化
本文采用ARIMA模型对我国“十二五”期间的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首先运用PASW statistics18软件中的预测模块对我国1978—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然后对我国“十二五”期间的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结果给出相关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9.
煤巷掘进时间分析法构建及应用研究
单仁亮 蔡炜凌 王玉宝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80-83.
摘要
(
654
)
PDF
(747KB)(
760
)
可视化
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将煤巷掘进工作过程划分为13个时间单元,通过构筑各时间单元之间的比例和剖析各比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建立了“时间分析法”,用以对煤巷掘进作业过程的“效率和效果”进行分析。在详细构建“时间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该方法对某煤炭集团公司A、B、C三个矿的作业数据进行横向分析,并根据对B矿分析出来的问题釆取针对性措施的前后数据进行纵向分析。结果显示:横向分析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纵向分析的结果表征为釆取措施后能提高各指标的数值,以上证据说明该方法适用于煤矿掘进工作过程的“效率与效果”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0.
露天矿生产能力分析
蔡庆飞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84-85.
摘要
(
866
)
PDF
(540KB)(
972
)
可视化
文中给出了单斗—卡车工艺推进度的数学模型和制约露天矿推进度的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相互作用曲线;同时根据模型和图像分析,提出了优化单斗—卡车工艺工作线长度和增大电铲工作时间来提高露天矿推进度的措施,从而达到提高矿山产量的目的。最后以别斯库都克露天煤矿为例,对其在采区变化后工作线变短条件下的最大推进度及最大产量进行了设计计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1.
突出煤层钻孔有效抽采半径测定新方法
蒋静宇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86-88.
摘要
(
844
)
PDF
(874KB)(
946
)
可视化
为了提高钻孔有效抽采半径的计算速度和精度,以卧龙湖煤矿7煤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现有瓦斯抽采有效半径测定方法,分析了瓦斯流动是应力场、变形场和瓦斯流动场间的动态气固耦合过程,提出了采用COMSOL模拟软件计算抽采有效半径的方法。基于达西定律,建立了瓦斯流动方程,设定了应力位移和瓦斯流动边界条件。将现场测定的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瓦斯流量、透气性系数和抽采负压等瓦斯参数带入计算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快捷简便,计算周期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2.
魏家地运输大巷返修支护效果的FLAC模拟分析
任建喜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89-91.
摘要
(
742
)
PDF
(1723KB)(
961
)
可视化
以魏家地运输大巷返修试验段工程为依托,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与实际支护设计相一致的计算模型,并结合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在锚网喷+锚注一次支护基础上进行留设柔垫层让压联合支护方案适应三软煤层变形特征。现场试验表明:返修支护方案是可行的,保证了运输大巷围岩的稳定,满足了魏家地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提出的留设柔垫层联合支护技术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3.
急倾斜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
伍永平 张永涛 解盘石 曾佑富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92-95.
摘要
(
677
)
PDF
(1275KB)(
699
)
可视化
摘要:针对急倾斜煤层巷道围岩在开挖支护后所表现的非对称变形破坏现象,采用工程地质调查,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手段,分析了急倾斜煤层巷道的变形破坏具有非对称性,呈现“顶板下滑,底板臌起”的相互错动变形特征,导致支护结构承受围岩的载荷也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锚网索非对称耦合支护技术”,通过非对称布置且相互间工作性能耦合的锚网索支护方式来控制巷道的稳定性,达到对围岩变形破坏有效控制的目的。工程应用的结果表明,采用锚网索非对称耦合支护形式,可以有效控制围岩的剧烈变形,巷道的安全性大幅度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4.
基于地球物理响应的冲击地压危险源辨识研究
潘俊锋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96-98.
摘要
(
583
)
PDF
(2324KB)(
727
)
可视化
为了探索煤矿井下冲击地压的合理监测预测方法,使得我国煤矿冲击地压事故提前预警效率得到提高,简要对比分析了岩石力学方法与地球物理方法;建立了冲击地压发生模型,理论分析得出了冲击地压危险源的层次化分布特征,并确定了冲击地压危险源层次化辨识思路与地球物理辨识方法;在千秋煤矿开展了井田范围微震方法监测、工作面范围地音方法监测以及局部危险点电磁辐射方法监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球物理监测方法表现出共同特点,即冲击事件前均能监测到前兆,表现为异常的微震事件、地音事件、电磁辐射事件,这些信息为辨识到的冲击地压危险源;与岩石力学监测方法相比,在时间上,地球物理方法能更为超前冲击地压显现,而辨识到冲击地压危险源;在空间上,地球物理方法能够实现远程的、大范围的、立体的冲击地压危险源辨识。如果进一步研究不同监测尺度的地球物理监测方法联合预警指标,将会使得冲击地压预报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5.
P系数法在确定煤矿采空区地表移动参数中的应用
席国强 杨梅忠 孟东芳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99-101.
摘要
(
698
)
PDF
(533KB)(
857
)
可视化
通过对榆林市典型矿井地层、采空区地表沉陷变形监测数据分析,利用P系数法确定下沉系数q、主要影响角正切tanβ、水平移动系数b和开采影响传播角θ这四个重要参数,结果显示下沉系数采用上覆松散层和上覆基岩进行计算,结果与实际比较相差较大,而只采用上覆基岩所得结果与实际接近,并根据所得参数利用概率积分法对该矿井306工作面地表变形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与该矿井实际监测数据相接近,因此采用P系数法确定地表移动参数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6.
基于传输线模型的填埋场渗漏检测仿真研究
陈亚宇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102-104.
摘要
(
716
)
PDF
(904KB)(
782
)
可视化
垃圾填埋是我国目前固体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而防渗层在铺设期间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渗漏。本文利用传输线模型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首先对比了有无漏洞的电位能分布情况,其次从发射频率,传输线间距对电位能分布影响入手,利用comsol进行仿真,从仿真结果得到,电缆间距越小,频率越高,检测效果越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7.
中山选煤厂浮选精煤脱水试验研究
常发军 沈丽娟 陈建中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105-106.
摘要
(
619
)
PDF
(600KB)(
697
)
可视化
文章简要分析了中山选煤厂浮选精煤脱水效果差、精煤水分超标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影响加压过滤机脱水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证实了该技术解决中山选煤厂浮选精煤水分问题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8.
乏风氧化装置进气导流的流动均匀性研究
唐帅 刘永启 毛明明 高振强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107-110.
摘要
(
613
)
PDF
(1251KB)(
779
)
可视化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乏风氧化装置内气流流动规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不同导流板安置方式、板形、板长以及导流板数量对流动均匀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末端悬空的导流板对流动均匀性的影响明显好于末段封闭的导流板;弯板对改善氧化床内气流均匀分布的效果最明显,梯形板次之,直板最差;板长也是影响流动均匀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全板的流动均匀性最好,导流板相对板长越短,氧化床内气流分布均匀性越差;导流板的数量对流动均匀性也有较大影响,导流板数量越多流动均匀性越好,对应靠近入口处的氧化床内速度也越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9.
开敞式拱形轻质屋盖风载体型系数研究
冯海英 史三元 高洪俊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111-114.
摘要
(
897
)
PDF
(1972KB)(
781
)
可视化
基于Reynolds时均方程与标准 k-ε湍流模型,对在不同风向角时,开敞式拱形轻质屋盖风载体型系数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通过与文献结果对比发现,数值计算结果和风洞试验吻合较好,说明本文方法的适用性。研究发现:不同风向角对开敞式拱形屋盖上下表面风压极值的分布有较大影响,并且屋盖总体型系数会随着风向角增大而减小。因此,在结构抗风设计,应结合实际风环境,给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0.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综合防控模式研究
李凯
煤炭工程 2012, 44 (
1
): 115-117.
摘要
(
674
)
PDF
(761KB)(
748
)
可视化
员工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文章从员工行为过程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在风险预控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以风险预知管理、风险预想管理、风险预控管理、风险预警管理和辅助管理为基本内容的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综合防控模式。员工不安全行为综合管理模式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煤矿行为安全管理问题提供了前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