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46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4-10-10
研究探讨
巨厚冲积层薄基岩综放开采覆岩移动规律
张东升,范钢伟,张帅,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46-148.  doi:10.11799/ce201410042
摘要 ( 535 )   PDF (818KB) ( 3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巨厚冲积层薄基岩条件下,综放开采工作面经常出现异常来压,给顶板控制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了600 m厚冲积层、不同基岩厚度条件下的顶板变形破坏特征,得出基岩厚度小于120 m时,覆岩可能出现全厚切落现象;揭示出巨厚冲积层在运动变形过程中具有整体性且难以形成稳定的强承载结构;现场实测出了工作面异常来压规律,证明了巨厚冲积层和薄基岩结构间的关系。该研究成果为类似条件下的综放面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借鉴。

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覆岩运移规律模拟试验研究
庞绪峰,蔡来生,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49-153.  doi:10.11799/ce201410043
摘要 ( 420 )   PDF (977KB) ( 3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木城涧煤矿大台井845工作面为背景,利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为充填体,采取随采随充的方式,对急倾斜煤层矸石充填开采过程进行了相似模拟实验,研究了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的覆岩运移规律。研究表明: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过程中,顶板不易垮落,采空区上部岩层存在冒落带和裂隙带等两带区域,最终形成倾斜的非对称的梯形冒落拱;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块可以较好的模拟松散矸石的块体堆积,起到支撑和让压作用;随采随充的充填开采方式把握了充填时机,有效地控制了顶底板的裂隙扩展和应力集中,降低了顶底板变形速度和变形量,避免了围岩冲击,完善了急倾斜煤层采煤法。

滑动式测斜仪在采矿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许延春,张旗,高玉兵,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54-157.  doi:10.11799/ce201410044
摘要 ( 562 )   PDF (734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本文根据常规测斜仪的原理及采矿工程覆岩运动规律的特殊性,分析了常规测斜仪应用到采矿工程水平变形观测中的局限性。基于常规测斜仪发明了一种新型的采动覆岩水平变形观测设备-无导轮探头测斜仪,从而与常规测斜仪组成双探头测斜仪,解决了常规测斜仪观测深部岩移时出现的卡孔、废孔等问题。以姚桥煤矿7267工作面附近沉降孔为例,通过对不同钻孔用无导轮探头测斜仪所测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所测数据能较好地反应地层变化规律,数据稳定性好;通过对同一钻孔分别用常规测斜仪和无导轮探头测斜仪所测数据进行T检验和拟合分析,表明两者所测数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水平移动曲线变化趋势吻合性好。结果表明双探头测斜仪能够适应采矿工程覆岩运动剧烈和埋藏深的条件,所测数据准确可靠,结合钻孔资料和相关地质数据能较好地反映松散层的移动变形规律。

大采高综放面支架—围岩系统失稳的模糊事故树法研究
何富连,赵志志,何尚森,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58-161.  doi:10.11799/ce201410045
摘要 ( 545 )   PDF (582KB) ( 2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同忻矿大采高综放面支架—围岩系统失稳机理,探究影响综放面稳定性的因素,建立了大采高综放面支架—围岩系统失稳事故树;运用三角模糊函数和布尔代数法求出顶事件发生的模糊概率,评价系统的安全性;对基本事件的模糊重要度进行排序,从而确定导致综放面支架—围岩系统失稳的主要因素。

神东矿区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利用技术与应用
曹志国,李全生,董斌琦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62-164.  doi:10.11799/ce201410046
摘要 ( 757 )   PDF (589KB) ( 4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采高综放面倾向支承压力分布的采厚效应
孔德中,王兆会,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65-168.  doi:10.11799/ce201410047
摘要 ( 311 )   PDF (811KB) ( 3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确定大采高综放面倾向支承压力分布与采厚的关系,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应用弹塑性极限平衡理论计算不同采厚下倾向支承压力峰值点大小、位置;采用FLAC3D数值模拟不同采厚下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支承压力的动态变化,依据模拟结果,拟合了倾向支承压力峰值位置与采厚的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支承压力峰值点大小与一次采厚近似成反比关系,峰值点距离与一次采厚成非线性正比关系。由于开采扰动,使实体煤侧帮产生松动破坏,导致实体煤侧应力向深部转移,使得理论计算的结果偏小,需要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修正。

“两硬”围岩孤岛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熊祖强,刘成威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69-172.  doi:10.11799/ce201410048
摘要 ( 566 )   PDF (740KB) ( 3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更好的对寺河二号井“两硬”围岩(即坚硬顶板和坚硬底板)地质条件下的工作面开采工作进行掌握和指导,采用相似模拟试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寺河矿二号井IX4302孤岛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两硬”围岩和孤岛形态的双重影响,工作面周期来压明显,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45.7m,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16.4m,但动载系数普遍较小;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位置位于煤壁前方11m处,回采巷道变形较小,对类似条件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坚硬厚层顶板弱化条件下矿压显现特征分析
沈孟飞,余忠林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73-176.  doi:10.11799/ce201410049
摘要 ( 545 )   PDF (604KB) ( 2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新集二矿210108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制定了坚硬厚层顶板爆破弱化条件下的现场矿压观测方案。弱化顶板的效果由矿压观测数据进行考量,弱化后顶板结构破坏,两巷超前压力通过单体支柱压力值反应。通过对实测数据及矿压日报的整理分析,对采场矿压显现特征、顶板活动规律和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支架载荷变化及爆破前后周期来压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弱化条件下坚硬顶板来压位置及强度,支架整体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并提出了合理的两巷安全支护距离,以指导现场安全开采。

多煤层上邻近层采动卸压瓦斯富集规律及协同抽采技术
张伟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77-180.  doi:10.11799/ce201410050
摘要 ( 439 )   PDF (1080KB) ( 2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阳泉矿区高瓦斯煤层群开采时,对12#煤首采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进行分析,分析可知,高瓦斯煤层群开采时开采层涌出瓦斯量占 48%,上邻近层涌出瓦斯量占 44%,下邻近层涌出瓦斯量占 8%。通过理论计算和模拟试验确定了低位瓦斯富集区和高位瓦斯富集区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对矿区内的南庄煤矿瓦斯抽采方案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采用卸压瓦斯强化抽采方法结合保护层卸压开采的方法,有效地缩减了卸压煤层瓦斯含量,从而降低了被保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岩巷综掘快速成巷柔性排矸系统研究
李海洋,肖同强,杨东旭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81-183.  doi:10.11799/ce201410051
摘要 ( 600 )   PDF (488KB) ( 3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合机械化掘进条件下,破岩能力与排矸能力不匹配是制约岩巷掘进速度的重要因素。分析了我国岩巷综掘排矸工艺现状,基于排矸系统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将排矸系统分为刚性排矸系统和柔性排矸系统两种,认为增设临时储矸仓的柔性排矸系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岩巷综掘速度;分析了影响柔性排矸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针对平煤十一矿己24011 工作面底抽巷,开展了综掘柔性排矸系统应用,月进尺最高达312m,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推广意义。

井底煤炭贮运系统数学建模及应用分析
许传鸿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84-187.  doi:10.11799/ce201410052
摘要 ( 403 )   PDF (493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定量研究煤仓容量、煤仓前后运输强度和系统的运行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井底煤炭贮运系统的工作过程,利用排队论建立了煤仓随机服务模型,并给出了系统评价指标。通过对指标分析,揭示了煤仓的作用机理,确定了仓容利用率、满仓故障率与煤仓容量和煤仓前后运输强度的数量关系,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和推荐参数。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对井底贮运系统的设计和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开采过程中矿井涌水量动态预测研究
连会青,张莹,王世东,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88-191.  doi:10.11799/ce201410053
摘要 ( 834 )   PDF (609KB) ( 3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矿井涌水量预计误差较大、矿山排水能力无法适应矿井突水的问题,本文选择山东龙固矿井为对象,根据矿井涌水量多年动态变化规律探寻影响矿井涌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揭示采动过程中充水因素变化对涌水量大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法结合井田采掘进度实时预测采掘进程中矿井涌水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以往采区范围不变的模拟方法相比,考虑按工作面开采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涌水量的预测,实时调整新的采区作为模拟采区涌水量的开采井,将先开展采煤活动的地区模拟后的末刻流场作为后期模型计算的初始流场,使矿井涌水量预测更逼近真实,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计算误差,此种方法更具有推广价值。

大掺量粉煤灰充填料的激活实验研究
王炳文,张大,赵军,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92-195.  doi:10.11799/ce201410054
摘要 ( 496 )   PDF (601KB) ( 3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根据粉煤灰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活性激发原理,以铁矿尾砂为骨料,以粉煤灰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为胶凝材料,以不同龄期的单轴抗压强度为指标,研究尾砂胶结充填中粉煤灰活性激发方式,确定物理激发和化学激发相结合的复合激发方式。并实验验证了物理激发和化学激发相结合的复合激发方式可增长强度40%左右。明确了粉煤灰最佳的复合激发方式为粉磨20分钟,外掺激发剂的比例为烧石膏 2:Na2SO4 0.1:CaCl2 0.2:Na2CO3 0.2。

基于以太网的煤矿井下电网防越级跳闸研究
许丹,郭益督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96-197.  doi:10.11799/ce201410055
摘要 ( 459 )   PDF (461KB) ( 3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煤矿井下供电系统防越级跳闸方案存在难以满足速动性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防越级跳闸方案。文章分析了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套智能联锁装置,通过收发连锁信号对各级保护设置不同的闭锁时间而实现保护的选择性,最后对以太网进行实时性仿真实验,验证了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实时性。该方案可有效地防止越级跳闸事故发生,确保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运行。

煤矿电网谐振接地系统暂态脉冲极性的研究
王惠臣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98-201.  doi:10.11799/ce201410056
摘要 ( 394 )   PDF (467KB) ( 2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矿6kV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要经历一个暂态过程,在暂态过程中各分支路零序电流也会产生一个暂态脉冲。通过对井下独立变电所和级联多变电所模式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各分支路零序电流表达式的推导,分析了此暂态脉冲的初始幅值、脉宽持续的时间与接地电阻、线路对地分布电容、故障时刻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相关的表达式。故障线路的暂态脉冲幅值最大且极性与非故障线路的暂态极性相反,故障时刻暂态脉冲的幅度与接地电阻成反比,与故障相位角正弦值成正比;所有非故障线路的暂态脉宽一致,且小于故障线路的暂态脉宽,暂态脉宽与接地电阻成正比。最后matlab下的仿真验证了该结论的正确性。

乌海肥煤乳化浮选降灰试验研究
解维伟,贺效威,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202-204.  doi:10.11799/ce201410057
摘要 ( 502 )   PDF (570KB) ( 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考察乳化柴油对乌海肥煤的浮选降灰效果,分别应用乳化柴油与柴油作为捕收剂,采用可燃体回收率和浮选完善度作为评价指标,对煤样进行实验室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乳化柴油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在可燃体回收率相同的情况下,乳化柴油精煤灰分更低,同时确定了最佳捕收剂用量0.8kg/t,可节油73%;采用分级浮选考察了乳化柴油对不同粒级煤泥的降灰效果。通过对煤样与药剂作用前后的疏水性和Zeta电位的对比,初步探讨了乳化柴油降灰的机理。

基于机理分析法的煤泥输送管道压力分布数学建模研究
杨学存,侯媛彬,洪卫林
煤炭工程. 2014, 46(10):  205-207.  doi:10.11799/ce201410058
摘要 ( 669 )   PDF (569KB) ( 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泥输送管道的压力分布与多种因素有关,且呈现复杂非线性关系。本文分析了煤泥输送管道压力损失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并考虑到煤泥输送管道的压力损失是剪切应力和摩擦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了水平直管、倾斜管道和垂直管道的压力分布模型。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的计算出煤泥输送管道的压力分布。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煤质灰分测定方法研究
赵彦,武兵,贾峰
煤炭工程. 2014, 46(10):  208-210.  doi:10.11799/ce201410059
摘要 ( 594 )   PDF (517KB) ( 3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应用于煤质中灰分含量的定量分析。利用10组已知样品作为校正样本,使用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灰分含量整体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之后将3个预测样本输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LIBS技术结合PLS方法能够检测出煤质中灰分整体含量,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REP)约为8.43%,并且说明LIBS技术具有在线检测煤质灰分含量的能力。

装备技术
浮动油封在大扭矩轮边减速器中的应用与研究
刘志更
煤炭工程. 2014, 46(10):  211-213.  doi:10.11799/ce201410060
摘要 ( 460 )   PDF (506KB) ( 2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浮动油封的工作原理及材料属性,以某矿用重型搬运车大扭矩轮边减速器用浮动油封为例,讲述了浮动油封在煤矿恶劣工况下设备中的成功应用。对其常见的漏油和高温故障进行了试验,分析并总结了易使浮动油封失效的原因,重点细述了浮动油封的安装。

卧式振动离心机故障分析及优化改进
李传菊,段元贵,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214-216.  doi:10.11799/ce201410061
摘要 ( 638 )   PDF (506KB) ( 3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总结了卧式振动离心机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在充分了进口解卧式振动离心机结构及工作原理基础上,对其密封装置及入料系统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整机设备的可靠稳定性,为今后卧式振动离心机的大型化、国产化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煤矿井下工作面输送设备综合监控系统研制
李国平,汪爱明,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217-219.  doi:10.11799/ce201410062
摘要 ( 455 )   PDF (451KB) ( 3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张煤机工作面输送设备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满足煤矿对工作面输送设备自动化的需求,研制了由ZDYG1-127矿用刮板输送机电液控制装置和PJ127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显示屏组成的煤矿井下工作面输送设备综合监控系统。文章介绍了系统总体结构与功能,阐述了系统测点与控点、伸缩机尾控制策略和液压马达紧链时链条张力计算依据。系统接口丰富,可扩展性强。工业性试验表明在煤矿井下恶劣环境下,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辅助输送设备正常工作。

褐煤无粘结剂高压成型机及其控制策略
苏明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220-222.  doi:10.11799/ce201410063
摘要 ( 634 )   PDF (464KB) ( 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介绍了国内首台用于褐煤提质的无粘结剂高压对辊成型机的工作原理、设备构成及单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同时,针对生产现场远程实时集中监控多台成型机的需要,结合PLC与DCS各自的技术特点,采用DP通讯的方式,通过两者的优势互补与有机结合实现多台成型机的实时监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生产技术
薄基岩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壁片帮治理技术研究
靳勇斗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21-123.  doi:10.11799/ce201410034
摘要 ( 405 )   PDF (485KB) ( 3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煤壁片帮在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经常发生,严重制约了煤矿安全高效高产。本文针对2011工作面煤壁片帮情况,从煤质特性、地质因素和基岩厚度角度,分析了煤壁片帮严重的原因,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采用了煤层注水、及时支护、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等措施,有效缓解了煤壁片帮情况,又针对工作面出现煤块大、处理耗费时间等问题,从割煤工艺角度,首次提出了“4+2”割煤工艺治理片帮技术,实践表明,该技术在防治煤壁片帮取得很好的效果,为防片帮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距离采空区下综采工作面端面冒顶分析及其防治
龚红鹏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24-126.  doi:10.11799/ce201410035
摘要 ( 529 )   PDF (469KB) ( 2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东曲煤矿4#煤层开采位于2#煤层近距离采空区下进行这一开采实际,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相结合,分析了14214工作面端面冒顶形式及其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当两煤层层间距小于4.75m时,4#煤层工作面端面冒顶以拱轴上移冒落为主;当两煤层层间距大于4.75m时,4#煤层工作面端面冒顶以剪切滑移型冒落为主;影响工作面端面顶板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直接顶板的赋存状态以及支架的工作状态两方面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对类似条件下的综采工作面具有一定得借鉴意义。

钻爆法施工石灰岩围岩巷道单位炸药消耗量的确定
杨甲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27-129.  doi:10.11799/ce201410036
摘要 ( 934 )   PDF (492KB) ( 3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单位炸药消耗量是设计爆破图表的重要参数,合理的确定单位炸药消耗量对指导安全施工、保证爆破施工质量、确定爆破经济指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距离残煤合采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研究
姚建伟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30-133.  doi:10.11799/ce201410037
摘要 ( 500 )   PDF (575KB) ( 6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掌握近距残煤下合采工作面的支架工作阻力,对其展开计算与现场实测。计算中,按照静载来源于直接顶、动载来源于基本顶,首先对覆岩的垮落带与裂隙带进行划分。随后,对工作面支架的阻力进行计算,并通过现场实测验证了前述计算结果,更换了支架型号。

本煤层瓦斯抽采钻孔气囊封堵带压注浆密封技术
陈学习,常忠乾,胡华磊,金文广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34-136.  doi:10.11799/ce201410038
摘要 ( 590 )   PDF (585KB) ( 3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本煤层瓦斯抽采封孔注浆压力小、封孔深度小、封孔长度短、封孔操作繁琐等问题,分析了抽采钻孔漏气机制,研发了气囊封堵带压注浆密封技术。该技术通过两段膨胀时间可控的气囊,实现抽采钻孔两端任意深度的初步密封;然后在膨胀气囊之间的封闭钻孔空间内,带压注入所研发的高水速凝膨胀无机材料,通过浆液封堵、凝固后膨胀压实钻孔周围裂隙等作用,实现抽采钻孔可靠密封。现场应用试验表明:该技术可使本煤层钻孔瓦斯抽采浓度平均提高25.5%,瓦斯浓度衰减速度显著降低,有效抽采周期大幅延长。

圆柱形储煤仓自然通风排瓦斯实践及研究
赵学良,申晋伟,尚玮炜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37-139.  doi:10.11799/ce201410039
摘要 ( 496 )   PDF (558KB) ( 3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总结借鉴近年来各地治理圆柱形储煤仓瓦斯的研究成果,根据自有煤仓的实际情况,在成庄矿选煤仓圆柱形储煤仓进行仓壁开孔及架设自然抽风管路,利用自然通风使得仓内瓦斯浓度长期保持在0.5%以下,形成了利用自然通风取代强制抽风控制排放煤仓瓦斯的自有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实用效果。

东欢坨矿副井井架下沉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魏跃东,刘晋虎,刘明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40-142.  doi:10.11799/ce201410040
摘要 ( 632 )   PDF (493KB) ( 3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欢坨矿副井井架出现下沉,累积下沉量已超过100mm。井架下沉已影响副井提升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虽然经过两次调整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依据变形观测数据,对工业广场周边煤层开采情况、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副井井架承受荷载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井下疏水作用、地面工业广场及周边地区水源井取水导致第四系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逐步引起地面沉降,最终导致了井架下沉。最后,本文对东欢坨矿副井井架下沉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呼伦贝尔草原露天矿区开采与复垦一体化研究
郭文彬,余学义,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43-145.  doi:10.11799/ce201410041
摘要 ( 563 )   PDF (592KB) ( 2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呼伦贝尔大草原广袤无垠,周围的环境易受矿区生产影响,特别是煤炭开采常常导致矿区内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破坏,或引起矿区生态系统朝着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化。而恢复草原植被工程有必要系统地纳入采矿工程范畴。草地复垦的实践急需理论上的指导,本文通过运用写作式开采的理论,系统的分析采矿对草地的破坏作用,以及呼伦贝尔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草地依赖性,说明草地的生态恢复是与区域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经济生态工程,以便为矿区草地的复垦的进一步研究做好准备。

设计技术
中国煤炭建设行业现状与展望
安和人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5.  doi:10.11799/ce201410001
摘要 ( 583 )   PDF (870KB) ( 3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回顾了我国煤炭建设行业“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成就,根据数据统计分析,从煤炭建设投资、建设管理模式、企业海外投资,以及煤炭建设行业质量、科技创新等方面介绍了煤炭建设行业的发展现状。并深入分析了中国煤炭建设行业在资金、市场、节能降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障煤炭建设行业科学健康发展的应对策略。

“能源金三角”地区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
顾大钊
煤炭工程. 2014, 46(10):  34-37.  doi:10.11799/ce201410008
摘要 ( 557 )   PDF (1058KB) ( 8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制约我国煤炭开发战略西移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避免已有的矿井水处置方法造成的矿井水外排地表蒸发损失和造成土壤盐碱化,开辟节省土地资源和节约建设运行费用的矿井水储用的新途径,保护和利用西部矿区宝贵的矿井水资源,提出了矿井水井下储存利用的新理念,即利用煤炭开采形成的采空区作为储水空间,用人工坝体将不连续的煤柱坝体连接构成复合坝体,建设煤矿地下水库,开发了水库水量预测、水库选址、库容计算、坝体建设、安全运行和水质保障等关键技术建立了煤矿地下水库技术体系,在神东矿区建设了示范工程。目前已建成32座煤矿地下水库,储水量达3100万m3,供应了矿区用水量的95%以上,为矿区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为我国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中国露天采煤事业的发展展望
田会,才庆祥,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1-14.  doi:10.11799/ce201410003
摘要 ( 442 )   PDF (660KB) ( 4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当前我国露天煤炭事业发展现状,提出现代化露天煤矿建设目标、建设方法和建设标准,分析了露天开发方式的独特优点,并根据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安全生产、市场化改革的理念及要求,科学把握和预测了未来露天煤矿在开采工艺选择、开拓开采、资源开发模式、边坡理论、保水开采、设备设施、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对未来露天煤炭事业的发展做了展望。

创新设计是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王和德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5-20.  doi:10.11799/ce201410004
摘要 ( 312 )   PDF (895KB) ( 3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国六十五年来,我国煤炭工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完全满足了我国高速经济发展对能源特别是对煤炭的需求。煤矿设计在矿井开拓部署、工艺系统、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生产系统、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方面逐步呈现和实现了大型化、单一化、信息化、标准化、环保化。积累了丰富的煤矿设计经验,为我国煤炭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创新设计是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煤炭洗选加工60年回顾
李明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24-29.  doi:10.11799/ce201410006
摘要 ( 523 )   PDF (904KB) ( 4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文章分阶段回顾了中国煤炭洗选加工业从建国初期至今6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对各时间段内煤炭洗选规模、发展路线及工艺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选煤工艺、装备、设施及材料的发展现状,并指出,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选煤装备大型国产化以及煤泥减量入选是我国煤炭洗选行业近期的发展方向;最后,强调了发展选煤工业,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性。

回采动压影响下深井巷道变形破坏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杨仁树,薛华俊,何天宇,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30-33.  doi:10.11799/ce201410007
摘要 ( 535 )   PDF (1238KB) ( 4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正确指导深井工作面顺槽巷道经济安全支护,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工作面顺槽巷道在支护状态和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下,巷道变形破坏机制和破坏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巷道变形量和变形速率明显增大,且距离工作面越近,变化趋势越快,巷道移近量超过1000mm。在距工作面40m,受周期来压影响移近速率相对减小,巷道两帮和顶底板移近速率最大均为工作面回采到距离监测点10m范围内。

能源革命下的煤炭需求峰值及供应能力预测
李瑞峰,曾琳
煤炭工程. 2014, 46(10):  6-10.  doi:10.11799/ce201410002
摘要 ( 418 )   PDF (846KB) ( 4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基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以及煤炭行业形势和发展趋势,采用部门耗煤法对我国煤炭需求峰值及届时煤炭供应情况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2020年左右我国煤炭需求将达到峰值,约为43.6亿t煤炭,其中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大行业用煤及其他用煤占比分别为61%、13%、12%、11%、3%。届时,煤炭供应能力约44亿t,供需基本平衡。

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发展
王国法,庞义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38-42.  doi:10.11799/ce201410009
摘要 ( 493 )   PDF (1101KB) ( 3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我国煤炭工业“黄金十年”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发展成就,阐述了液压支架与围岩刚度耦合、强度耦合、稳定性耦合关系理论的创立与应用;提出了大倾角煤层液压支架“自撑-邻拉-底推-顶挤”的稳定性控制策略及成套技术;解决了薄煤层超大伸缩比立柱、智能化开采技术难题,研发0.6~1.3m复杂薄煤层自动化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实现工作面有人值守无人操作;开发了7m特大采高综采成套装备及大梯度过渡配套技术,实现大采高综采技术新突破;研发了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成功实现14~20m特厚煤层安全、高效、高回收率开采。基于煤炭市场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要求,展望“十三五”煤炭安全、高效、集约、智能化开采技术与装备发展方向

我国厚煤层采煤技术的发展及采煤方法的选择
孟宪锐,吴昊天,王国斌
煤炭工程. 2014, 46(10):  43-47.  doi:10.11799/ce201410010
摘要 ( 792 )   PDF (944KB) ( 4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我国厚煤层开采方法的现场生产情况,重点论述了大采高、放顶煤开采方法近年来在技术经济上的现状及发展。同时,针对大采高存在的煤壁片帮与设备下滑问题,提出了在开采技术上应该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大采高放顶煤开采技术和研制的两柱式放顶煤液压支架的支护特点及使用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从开采技术以及设备研制与生产现状等方面对厚煤层开采的采煤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目前我国厚煤层开采现状及国家的相关技术政策,探讨了厚煤层开采技术与采煤方法的适用条件与选择原则。

我国露天煤炭资源开发模式探讨
周桐,张峰玮
煤炭工程. 2014, 46(10):  48-49.  doi:10.11799/ce201410011
摘要 ( 444 )   PDF (481KB) ( 2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 文章以我国露天煤炭事业的发展为背景,重点对我国露天煤炭资源开发模式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单一露天开发模式、露天矿群式开发模式、露井联合开发模式、构建绿色生态矿山模式、注重发展循环经济的开发模式,同时对各阶段煤炭资源开发模式的演变以及各自的主要特点结合典型案例进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绿色开采框架体系的煤与瓦斯共采技术
倪玉安,郭继圣
煤炭工程. 2014, 46(10):  50-53.  doi:10.11799/ce201410012
摘要 ( 332 )   PDF (759KB) ( 3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对绿色开采框架体系的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从内涵和形式上进行了诠释,指出抽采高浓度瓦斯是推进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并以淮南为研究基地,对高浓度瓦斯赋存规律及抽采高浓度瓦斯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强调合理的生产布局与抽采系统是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实现的重要保障。

我国滚筒式采煤机技术现状与发展思考
张世洪
煤炭工程. 2014, 46(10):  54-57.  doi:10.11799/ce201410013
摘要 ( 424 )   PDF (641KB) ( 4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ull
我国矿用刮板输送机技术现状及发发展分析
孟国营,程晓涵
煤炭工程. 2014, 46(10):  58-60.  doi:10.11799/ce201410014
摘要 ( 489 )   PDF (504KB) ( 5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我国煤炭开采量的不断加大,促进了高产、高效刮板输送机的快速发展。文章对我国刮板输送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了刮板输送机的主要分类;重点指出了三个未来刮板输送机技术研究的关键点: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使用和研制新型材料和改进关键部件的加工工艺;并在文章的最后指出了未来刮板输送机发展的趋势。

矿井提升系统的装备技术与展望
李玉瑾
煤炭工程. 2014, 46(10):  61-64.  doi:10.11799/ce201410015
摘要 ( 418 )   PDF (641KB) ( 3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论述了国内外矿井提升机的现状及新型内装电机式提升机、布莱尔提升机、应急救援提升机和带辅助拖动装置的提升机技术;液压制动系统的现状及恒力矩、恒减速、多通道液压制动系统的特点;副井轨道运输操车设备、无轨运输锁罐装置、罐笼锁紧装置及摆动平台、自适应稳罐摇台、重型无轨平板车运输设备、支架拖车无轨运输设备;HGJ-M、HGF-M型缓冲装置、HGJ-D、HGF-D型缓冲装置;国外、国内钢丝绳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及提升机、液压站等发展方向。

水煤浆应用现状及技术进展
徐志强,孙美洁,刘建强
煤炭工程. 2014, 46(10):  65-67.  doi:10.11799/ce201410016
摘要 ( 538 )   PDF (510KB) ( 4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论文分析了我国发展洁净煤技术的重要性,说明了水煤浆的洁净煤特性;分析了我国水煤浆技术在发电、建材和煤化工等行业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制浆装备大型化、低阶煤制浆和水煤浆锅炉研发等多个方面取得的水煤浆制备和应用技术新进展,并指出了水煤浆技术利用和推广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水煤浆制备;水煤浆锅炉;制浆设备大型化;低阶煤制浆

现代煤化工技术经济及产业链研究
陈贵峰,李振涛,罗腾
煤炭工程. 2014, 46(10):  68-71.  doi:10.11799/ce201410017
摘要 ( 489 )   PDF (595KB) ( 8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陈贵锋,李振涛,罗腾(1.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2.中国矿业大学 化工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3.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3;4.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3)摘 要:现代煤化工及其产业链经过近十年技术示范已经取得系列成果,其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等指标已经有初步结论,今后如何发展值得关注。介绍了现代煤化工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采用CCTM模型进行了能效、经济和环境指标研究,指出其在提高能效、降低水耗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分析了现代煤化工的产品链和主要产品市场,建议开展差异化产品结构研究,防止产能过剩风险。关键词:煤化工;技术经济;技术进展;产业链;产品市场

矿区总体规划编制探讨
李志刚
煤炭工程. 2014, 46(10):  72-73.  doi:10.11799/ce201410018
摘要 ( 538 )   PDF (440KB) ( 3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总结了矿区总体规划编制中直接参与编制工作的单位关系图,对于从宏观上把握编制过程中各个单位的关系有较强指导作用,同时对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对总体规划的顺利编制有一定指导意义。

肖家洼煤矿工业场地位置及开拓方式设计选择
张忠文
煤炭工程. 2014, 46(10):  74-77.  doi:10.11799/ce201410019
摘要 ( 561 )   PDF (1379KB) ( 4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根据肖家洼煤矿的外部建设条件及煤层赋存条件,进行了多方案比选,从地形地貌、外部运输、储量分布、煤层条件、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综合比较,选择了井田深部康家沟作为推荐方案,该方案场地开阔、外部运输条件好、系统简单、效率高、投资省、压可采煤量少。

4~8m缓倾斜中硬厚煤层开采方法选择
庞义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78-81.  doi:10.11799/ce201410020
摘要 ( 369 )   PDF (941KB) ( 3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沙吉海煤矿B10煤层赋存条件,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与电镜扫描方法分析了大采高综采与综放开采方法的技术可行性,确定煤层倾角、普氏硬度、埋深、自然发火等是影响采煤方法的主要因素。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B10煤层采用大采高综采与综放开采在技术上均可行,两种开采方法均具有一定的优缺点,但大采高一次采全厚开采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人员及设备少、易于管理、煤炭资源回采率高、含矸率低等明显优点,确定B10煤层的最优开采方法为大采高一次采全厚开采。

小保当矿井工业场地选址设计
张磊
煤炭工程. 2014, 46(10):  82-84.  doi:10.11799/ce201410021
摘要 ( 627 )   PDF (486KB) ( 3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榆神矿区小保当矿井为例,详细分析了矿井工业场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矿井开拓方式及开拓方案对各因素进行了评价,最终选择出经济合理的场地位置。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钻孔对接装置设计研究
张英华,陈志翔,黄志安,高玉坤
煤炭工程. 2014, 46(10):  85-87.  doi:10.11799/ce201410022
摘要 ( 575 )   PDF (665KB) ( 3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薛村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井底与孔口对接装置进行设计研究,研发出了一种适用矿山应急救援车的钻孔对接装置。经现场试验测试,该钻孔对接装置在充分满足避险需求的前提下,增强了避险设施的经济性及灵活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钻孔型永久避难硐室紧急避险系统的技术水平。

任楼煤矿选煤厂精煤装车仓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
张化全,唐敏
煤炭工程. 2014, 46(10):  88-90.  doi:10.11799/ce201410023
摘要 ( 439 )   PDF (471KB) ( 4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任楼矿井改扩建原煤生产能力由150万t/年提高为300万t/年,原有地面生产系统,特别是原煤、精煤仓储容量不能满足铁路装车及配煤系统要求,急需建设跨铁路线精煤装车仓。由于跨线仓施工建设期间,矿井不能停产,且要保证原煤、产品煤铁路外运,精煤装车仓工程设计采用临时铁路桥、型钢梁和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滑模施工筒壁和仓壁、钢筋砼型钢梁和压型钢板组合仓顶楼板等设计方案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难题,达到了工程预期要求,保证了安全,节约了工期。总结设计经验,以便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基于SolidWorks的选煤厂管道设计
黄波,韦彬,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91-93.  doi:10.11799/ce201410024
摘要 ( 940 )   PDF (748KB) ( 4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传统选煤厂二维管道设计过程中存在设计效率低下及难以发现管道碰撞等问题,三维管道设计具有“所见即所得”的直观表达方式和强大的碰撞检查功能可以有效降低管道设计难度,提升管道设计效率。本文以安家岭二号矿井选煤厂管道设计为例探讨了基于SolidWorks的选煤厂三维管道设计的思路和步骤、选煤厂三维管道设计的优势和存在的技术难点,简要说明了选煤厂三维管道设计的发展趋势。关键词:管道设计;SolidWorks;三维设计;选煤厂;碰撞检查

嵌岩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探讨
章晓余
煤炭工程. 2014, 46(10):  94-96.  doi:10.11799/ce201410025
摘要 ( 707 )   PDF (431KB) ( 2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比不同行业、不同地区规程规范对嵌岩桩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从影响嵌岩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入手,分析各类规范计算方法的异同点,指出现行规范的不足,并提出作者对嵌岩桩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建议。

基于“破坏-安全”理念的型钢混凝土柱防火设计
王羡农,王忠铖,贾博雅,王囡囡
煤炭工程. 2014, 46(10):  97-99.  doi:10.11799/ce201410026
摘要 ( 699 )   PDF (659KB) ( 3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破坏-安全”抗震理念,对型钢混凝土柱在火灾情况下由于表皮混凝土的“爆裂”而致使承载力及耐火极限大幅下降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预定“爆裂”位置同时对该位置进行预加固与防火处理来保证即便混凝土脱落、型钢暴露在外,型钢混凝土柱仍具有保证结构整体及内部人员安全的承载力与耐火极限,并采用理论推导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优化方法进行验证。结论表明对型钢混凝土柱做预先加固与防火处理可以提高型钢混凝土柱在火灾情况下刚度及耐火极限,从而提高结构在火灾这种突发状况下的安全性。

施工技术
立井穿厚黄土T形钢挂壁支护方案的应用
徐宜贵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00-101.  doi:10.11799/ce201410027
摘要 ( 482 )   PDF (491KB) ( 2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皮里青矿井立风井普通法施工表土段过程中,所揭露地层为松散型厚黄土,稳定性极差,为保证该段井筒的安全施工,考虑施工的可操作性,项目建设的经济性等问题,通过研究、探索及现场试验,首次采用T形钢水平锲入黄土,挂牢井壁的施工方案,并得到现场施工效果的有效验证,为立井采用普通法施工过厚黄土段的支护方式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不同地区冻结岩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及冻结方案选择
尹楠,陈军浩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02-105.  doi:10.11799/ce201410028
摘要 ( 545 )   PDF (612KB) ( 4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进行了华东、西北地区冻结岩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对比了相互之间的差异。得出白垩系、侏罗系地层岩石导热系数大、比热小、冻胀率小等物理性能。岩石自身强度高,在低温条件下,随养护温度降低,强度进一步提高,但主要体现在-5~-10℃区间,-10℃条件下强度可达10MPa以上,极限破坏应变介于1%~3%之间等力学指标。探讨了华东地区深厚冲积层冻结方案,此经验基础上,提出在白垩系、侏罗系地层冻结方案设计时以考虑防水为主,考虑掘进时爆破对冻结管的影响,应适当加大冻结管圈径,但采用单圈管冻结即可满足工程要求。试验结果为西北地区冻结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红庆梁煤矿冻结井筒壁间注浆时机研究
任强,高伟,彭伟,吴光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06-108.  doi:10.11799/ce201410029
摘要 ( 811 )   PDF (438KB) ( 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通过对冻结井壁壁间温度进行监测,得知井壁壁间在套壁结束后20天内整个井筒壁间仍为正温,并根据井壁混凝土强度增长对壁间注浆压力进行计算,为了确保壁间注浆效果,提高壁间密实度,认为在套壁结束后进行壁间注浆时机最佳。

新安煤矿深井软岩硐室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技术与应用
李剑峰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09-111.  doi:10.11799/ce201410030
摘要 ( 430 )   PDF (464KB) ( 2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安矿变电所巷道埋深750m,属软岩巷道,岩石岩样自然状态下吸水中度崩解,巷道围岩荷载大, 两帮煤体强度低,底鼓严重;为解决变电所软岩支护难题,本文在充分分析了围岩工程地质条件后,设计选用了两种方支护方案进行对比,确保找到适合巷道支护低成本支架支护方案,钢管混凝土支架分Φ194×8支架和Φ194×10支架两种型号,支护反力分别达到1.16MPa和1.23MPa。使用基于钢管混凝土支架的复合支护方案后,变电所基本没有变形,效果良好,实践证明钢管混凝土支架的高强承载能力在软岩深井支护中具有突出优势,可以作为软岩巷道支护的可靠设备。

孤岛工作面高应力沿空掘巷支护技术研究
张建公,汪青仓,李虎民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12-114.  doi:10.11799/ce201410031
摘要 ( 506 )   PDF (810KB) ( 3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孤岛工作面高应力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是煤矿现场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以某矿80509回风巷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调研、实验测试、理论分析、现场试验等方法,分别对煤巷围岩变形破坏过程、直接顶底及煤层组分的X衍射与电镜扫描、直接顶底及煤层的煤岩样物理力学性质等进行研究,提出高性能锚杆、小孔径预应力锚索和预应力钢铰线桁架新型联合控制技术,得出:(1)孤岛工作面高应力沿空掘巷围岩变形破坏过程依次为:巷帮下部“搬根”、巷帮上部“松肩”、巷道“推帮”和巷道“失稳”。(2)巷道直接顶、底板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大、高侧向应力与采动应力以及不合理的支护技术是导致巷道变形根源;(3)新型联合支护技术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保障了巷道采掘过程中的安全。研究成果对类似条件工程的支护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复杂条件下大断面开切眼围岩综合控制技术
张立辉,李金刚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15-117.  doi:10.11799/ce201410032
摘要 ( 464 )   PDF (443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为解决补连塔煤矿22306工作面开切眼在断面大、应力高、上覆采空区积水多、底板软岩分布条件下围岩合理控制的难题,采取了优化掘进工艺、分阶段主动支护和顶板控水的综合围岩控制技术,并对开切眼的稳定情况进行了现场观测。结果表明:顶板钻孔疏放水3.5万m3,有效克服了顶板水和上覆采空区积水对巷道围岩和支护体的影响,顶板移近量控制在50mm以内,两帮移近量控制在500mm以内,底板底鼓量控制在500mm以内。

红阳三矿深部回采巷道底鼓控制技术研究
宋景利,王炯,王兵,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118-120.  doi:10.11799/ce201410033
摘要 ( 471 )   PDF (452KB) ( 2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部回采巷道底臌一直是影响红阳三矿正常生产的重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西一708工作面运输斜巷为研究对象,结合对巷道围岩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从工程地质和采掘条件分析了红阳三矿深部回采巷道发生底臌的原因;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顶板和两帮,底角锚杆和底板锚杆加固底板围岩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得出结论:红阳三矿底臌内因为底板软弱,遇水易膨胀;外因为两帮煤体在复杂的应力条件下发生塑性破坏,挤压巷道底板产生底臌;对巷道顶帮底进行同时加固,提高围岩整体性,从而提高巷道围岩体强度和自身承载能力,能够很好的控制底臌的发生。

工程管理
“三要素”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吴兵,许正东,周瑶,彭燕,于振江
煤炭工程. 2014, 46(10):  232-234.  doi:10.11799/ce201410067
摘要 ( 597 )   PDF (469KB) ( 3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国内外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现状的分析发现:现行的体系大多通用性强,较为抽象,缺乏一套具体、实用、针对性强且易于操作的体系。针对目前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从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两方面着手,建立了以危险源、隐患、应急管理为三大核心要素的新型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推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型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刘凯
煤炭工程. 2014, 46(10):  235-237.  doi:10.11799/ce201410068
摘要 ( 494 )   PDF (499KB) ( 2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包容性发展是一种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机会公平、成果共享的发展思想。文章基于包容性发展思想,结合大型煤炭资源开发项目的特点,从项目与人的全面发展、项目与资源、项目与环境、项目与经济发展、项目与社会5个方面的包容性视角,设置了32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大型煤炭资源开发项目的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国有大型选煤厂实施托管运营模式优势分析
冯夕文,项瑜,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238-239.  doi:10.11799/ce201410069
摘要 ( 583 )   PDF (486KB) ( 4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我国国有大型选煤厂的实际情况,阐述选择托管运营模式作为国有大型选煤厂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探索出国有大型选煤厂实施托管运营的基本条件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最终通过SWOT分析模型对国有大型选煤厂实施托管运营模式进行效果分析,确定实施托管运营的优势,为国有大型选煤厂的改革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我国煤炭科技型企业集团国际化经营探讨
王静
煤炭工程. 2014, 46(10):  240-242.  doi:10.11799/ce201410070
摘要 ( 458 )   PDF (522KB)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经济全球化冲击着国内经济的各个领域,煤炭行业也不例外。本文从煤炭科技型企业集团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意义、存在问题及原因等方面进行论述,就煤炭科技型企业集团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提出了建议。

《煤炭工程》是煤炭科技学习和交流的好平台
吴效良
煤炭工程. 2014, 46(10):  243-245.  doi:10.11799/ce201410071
摘要 ( 539 )   PDF (470KB) ( 2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炭工程》(原名煤矿设计)等煤炭科技期刊,为煤炭科技提供交流的平台,也为世界各主要采煤国家的先进技术打开一个个窗口,笔者简述了近40年工作中在该期刊发表过的文章。在学习前辈经验的基础上,从改进井工煤矿开拓布署、定性定量评价井工煤矿开发技术条件、介绍世界各主要采煤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等三方面,总结了矿井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的经验。

《煤炭工程》杂志对我校自动化专业特色建设的促进作用
张涛
煤炭工程. 2014, 46(10):  246-248.  doi:10.11799/ce201410072
摘要 ( 511 )   PDF (817KB) ( 3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炭工程》杂志在我国煤炭行业的科技进步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煤炭工程》杂志也深刻地影响煤炭行业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专业建设。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设计、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煤炭工程》杂志在华北科技学院自动化专业特色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和取得的良好效果,对于其它杂志对相关专业建设的引领与带动作用具有借鉴意义。

信息工程
基于移动Agent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研究与实现
翟蕾,邵广贤,等
煤炭工程. 2014, 46(10):  223-225.  doi:10.11799/ce201410064
摘要 ( 566 )   PDF (427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 通过分析传统的无线网络技术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存在的不足,设计基于移动Agent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解决传统定位系统存在实时性差和可靠性低的问题。文章中首先建立定位系统模型,然后具体介绍移动Agent在井下人员定位中的应用,最后分析移动Agent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存在的优势。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表明,基于移动Agent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网络数据传输流量,明显的缩短系统的响应时间,增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显著增强了系统的实用性。

神经网络与组态监控在煤矿瓦斯检测中的应用
刘会景,李琨
煤炭工程. 2014, 46(10):  226-228.  doi:10.11799/ce201410065
摘要 ( 370 )   PDF (498KB) ( 2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煤矿井下环境恶劣而引起瓦斯传感器误报警,即瓦斯“大数”问题,本文提出了组态监控软件和BP神经网路在煤矿瓦斯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利用组态监控软件可以实时观测瓦斯浓度,查询传感器任何时间的输出,显示瓦斯浓度变化,通过BP神经网络的设计和多次训练,不断修正网络参数,最终确定了合理的神经网络,并对该网络进行测试,该网络有效消除瓦斯浓度中的脉冲干扰引起的误报警现象和防止瓦斯浓度超限时的漏报警。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应用神经网络去除误报警现象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露天矿地形地质集成实体模型动态更新技术研究
王铁力,刘光伟
煤炭工程. 2014, 46(10):  229-231.  doi:10.11799/ce201410066
摘要 ( 484 )   PDF (1708KB) ( 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露天开采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露天矿地形地质集成实体模型快速动态更新方法。该方法地形及采场模型采用扩展边界内局部更新方法,实现采动范围内新旧两期DEM无缝拼接;地质模型则采用重构方法,将新增的写实数据作为新的样本点,重新进行空间插值,重构地层及地质体模型;更新后的地形、地质实体模型,通过两两布尔运算进行实体耦合,实现了集成实体模型的动态更新。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快速可靠稳定,操作性强,能够实现工程体无缝开挖模拟和空间分析,满足了生产设计及工程管理对于集成模型动态精准的要求。

设计技术
大型矿井设计创新实践与体会
耿建平
煤炭工程. 2014, 46(10):  21-23.  doi:10.11799/ce201410005
摘要 ( 401 )   PDF (654KB) ( 3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煤炭勘察设计队伍建立以来,50年代按照前苏联的经验以中小型矿井设计为主;60年代之后,结合国情,创新设计思路,自主设计了一批技术比较先进的大、中、小型各类矿井;改革开放初期,煤炭设计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总结经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完成了一大批大型现代化矿井的设计工作;近十年来,设计了一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大型和特大型现代化矿井,满足了煤炭工业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建设,有力支撑了全国煤炭科学开采水平的快速提高,满足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根据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和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大型矿井设计的发展方向。同时,结合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太原院”)大型和特大型新建、改扩建和兼并重组整合矿井的设计项目,论述了创新实践及体会。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