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1-10
施工技术
大断面巷道过大落差逆断层破碎带支护技术
陶文斌,马海峰,罗勇,胡伟
煤炭工程. 2016, 48(1):  56-58.  doi:10.11799/ce2016010017
摘要 ( 865 )   PDF (1695KB) ( 1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断层破碎带内岩层裂隙发育,大断面巷道过大落差断层破碎带时,传统过断层工艺难以保证巷道稳定性和行人安全及运输的问题,根据潘三矿西三C组煤中部采区矸石带式输送机运输上山过落差为20~60m的大型逆断层的工程地质条件,制定先对断层破碎带进行预注浆,再采用中空注浆锚杆(索)超前加固顶板围岩,实施架棚支护,最后对巷道围岩进行二次注浆加固的支护方案。工程实践表明:采用“预注浆+超前支护+架棚+二次注浆”全断面一次通过断层破碎带的支护技术,使采区矸石带式输送机运输上山安全通过断层破碎带,巷道变形量小,稳定性较好。
设计技术
黑岱沟露天矿拉斗铲挖掘作业方式研究
张瑞新,孙健东,温晓可,等
煤炭工程. 2016, 48(1):  10-13.  doi:10.11799/ce201601003
摘要 ( 582 )   PDF (1445KB) ( 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拉斗铲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从刷帮作业半径、最小挖掘半径、最大合理挖掘半径三个方面对拉斗铲作业半径进行了分析,并根据8750-65型拉斗铲的设备参数与现场具体作业条件,对拉斗铲初始状态、反向移设后、单向推进、往返推进等各类作业情况的作业方式进行了推演,得出了台阶高度、挖掘作业时移设距离、移设步数、推进距离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最终推荐黑岱沟露天矿8750-65型拉斗铲采用“往返推进式”作业方式。
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井田境界的确定
王和德
煤炭工程. 2016, 48(1):  7-9.  doi:10.11799/ce201601002
摘要 ( 504 )   PDF (1262KB) ( 2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井田境界确定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批复的总体范围、地质勘探报告范围、矿业权范围、划定矿区范围、临近井田关系等,绘制有关范围叠合图,并在此基础上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井田范围的合规性、可行性及合理性进行论证,最终推荐井田境界的一些具体处理办法,以供设计参考。
专家论坛
“十三五”矿业工程发展战略研究
何满潮,朱国龙
煤炭工程. 2016, 48(1):  1-6.  doi:10.11799/ce201601001
摘要 ( 968 )   PDF (1507KB) ( 6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从能源贡献、研究贡献等方面,对矿业工程“十二五”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根据“十三五”规划制定的新要求与目标,分析了以矿井建设、矿山压力与开采沉陷为代表的矿业工程各领域发展规律、发展态势、发展目标及实现途径,讨论了矿业工程面临的关键问题及未来优先发展领域的研究方向。同时,从硬件措施、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措施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十三五”矿业工程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相信在相关政策的保障下,矿业工程定能够取得更长远的发展,矿业工程领域从业人员定能够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设计技术
成庄矿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确定研究
徐光亮
煤炭工程. 2016, 48(1):  14-16.  doi:10.11799/ce201601004
摘要 ( 665 )   PDF (1342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成庄矿综放工作面煤柱宽度留设难题,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4220副巷(瓦斯尾巷)在不同煤柱宽度条件下的围岩塑性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了合理的煤柱宽度为10m。最后,对合理的煤柱宽度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除巷道掘进初期沿巷道底板掘进的巷道段变形较大外,4220副巷围岩的两帮变形量仅250mm,而顶底板移近量更小,仅100mm,这说明10m煤柱宽度有利于4220副巷的维护,能够满足巷道正常运输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成庄矿其他采区类似条件下的区段煤柱宽度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平顶山矿区矿井改扩建模式研究
梁建民,辛德林,张忠文
煤炭工程. 2016, 48(1):  17-19.  doi:10.11799/ce201601005
摘要 ( 637 )   PDF (1216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主规划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平顶山矿区为研究背景,针对平顶山矿区经过50多年开发,矿区产能逐步提高,导致开采活动已进入深部区域的具体情况,介绍了该矿区在矿井采区接续延伸及老矿井技改挖潜、提高产能过程中,优化井田边界,积极采用“分区域开拓、集中出煤”的建设模式,简化了巷道开拓系统、节约了矿井投资、大幅度提高了矿井(区)产量,对类似矿区开发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
千万吨级矿井超重型刮板输送机选型及驱动方式研究
张金虎
煤炭工程. 2016, 48(1):  20-23.  doi:10.11799/ce201601006
摘要 ( 640 )   PDF (1183KB) ( 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选型多采用经验类比法的现状,以定量计算的方法确定千万吨矿井超重型刮板输送机输送能力、中部槽运煤截面、电机功率等参数,对不同驱动方式和刮板输送机布置参数进行研究。以采煤机最大割煤能力、工作面参数和布置形式、采高修正系数等参数确定千万吨刮板输送机额定输送能力和运煤截面,QGed≥4157.1t/h,A≥0.8m2,根据煤流在刮板中部槽的运行特点确定槽宽1250mm以上中部槽、输送功率N≥2837.6kW可满足运量和运输阻力要求。采用高压变频软启动方式的SGZ1250/3×1000kW刮板输送机,具有可靠性高、维护简单、节能占地空间小等优点。
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专用支架设计可靠性分析及应用
杨鹏飞,杨宝贵,彭杨皓,杨捷,孙学凯
煤炭工程. 2016, 48(1):  24-27.  doi:10.11799/ce201601007
摘要 ( 522 )   PDF (2087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专用液压支架设计的可靠性,研制了ZCL7200/16/26型高浓度胶结充填专用液压支架,并采用Solidworks三维建模平台建立充填液压支架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支架在模拟加载、偏载工况下关键构件应力、变形分布状态,考察支架整体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研究表明:专用充填支架强度有限元分析结果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支架整体性、稳定性满足充填工作面使用要求;支架现场应用整体性好、强度高、抗扭性好、可靠度高、移架速度快,充填体固结后尾梁能够顺利撤出,对回采高度及充填体高度变化适应性好,顶梁、立柱在试用过程中应力、变形等参数值均满足液压支架通用技术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煤矿深立井玻璃钢复合罐道选型计算研究
王书磊
煤炭工程. 2016, 48(1):  28-30.  doi:10.11799/ce201601008
摘要 ( 418 )   PDF (1224KB) ( 2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现代化大型矿井的建设,玻璃钢复合罐道已广泛应用,提升终端荷载大幅增加,使得玻璃钢复合罐道的选型计算和重载条件下的罐道选型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针对这两大问题,结合朱集西煤矿深立井井筒装备设计实践,采用推导解析公式的方法,提出了玻璃钢复合罐道选型计算理论,同时,探讨了深立井重载条件下罐道选型问题的解决办法。
基于安全节能的矿井自动化排水控制系统设计
寇彦飞,杨洁明,寇子明
煤炭工程. 2016, 48(1):  31-34.  doi:10.11799/ce201601009
摘要 ( 588 )   PDF (1274KB)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排水系统在矿井排水过程中存在自动化程度低、耗能高、应急能力差等问题,以S7-300及其扩展组件的控制体系设计为基点,提出了一个基于安全节能控制策略的煤矿自动化排水系统。详细地阐述了系统自动化监控原理,通过微处理器对泵房最大涌水量、水位变化率、水仓的容积、电力负荷信息以及系统其他的模拟量监测信号进行微积分运算,运用多参数模糊控制理论决策,实现对水泵的自动轮流切换与排水。结合现场运用案例,验证了系统具有安全可靠、节能高效的良好性能。
三百子煤矿采区上山人员运输方式选择
赵振宇
煤炭工程. 2016, 48(1):  35-36.  doi:10.11799/ce201601010
摘要 ( 463 )   PDF (1247KB) ( 2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三百子煤矿1512采区轨道上山布置及巷道断面实际情况,简要介绍适合该矿井的架空乘人装置和异型轨卡轨斜井运人系统,通过对采区上山运人系统技采用架空乘人装置及异型轨卡轨斜井运人系统优缺点对比及技术经济分析,得出采用架空乘人装置可节省设备投资、降低后期运行及维护成本和避免施工工期延误。
大直径分级旋流器在粗煤泥系统中的应用
李炳才,訾涛,韩恒旺,周玉洁
煤炭工程. 2016, 48(1):  37-39.  doi:10.11799/ce201601011
摘要 ( 516 )   PDF (1112KB)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TBS作为粗煤泥分选的主要设备之一,在高煤泥含量煤炭的分选中,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结合梁北选煤厂粗煤泥分选工艺,详细分析了导致TBS分选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大直径分级旋流器与TBS配合使用,从而改善TBS的入料工况,降低TBS精矿灰分,实现TBS的高效分选。
矿井工业场地布置中环境保护问题初探
宋春兰
煤炭工程. 2016, 48(1):  40-42.  doi:10.11799/ce201601012
摘要 ( 611 )   PDF (1047KB)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影响环境的自然因素方面入手,分析研究煤炭开采及矿井建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引入绿色开敞空间概念,进而从合理选择厂址、探索环境保护的方法技术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改造,从场地布置及防治措施的角度提出了环境保护的积极方法。
大直径混凝土筒仓仓壁内力分析
张振宇,傅庆旺
煤炭工程. 2016, 48(1):  43-45.  doi:10.11799/ce201601013
摘要 ( 535 )   PDF (1362KB) ( 1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圆柱壳的有矩理论,分别对筒仓在贮料水平压力和温度作用下的仓壁内力进行分析,并与有限元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大直径筒仓,采用有矩理论或有限元分析的仓壁内力比传统的无矩理论计算结果更符合工程实际。
封闭式储煤场骨架膜结构方案设计
李达汉,李嘉威
煤炭工程. 2016, 48(1):  46-48.  doi:10.11799/ce201601014
摘要 ( 519 )   PDF (1633KB) ( 7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骨架膜结构在大淑村矿封闭式储煤场中的应用,介绍了骨架膜结构方案设计方法,从经济性、实用性、美观性等方面分析了骨架膜结构在封闭式储煤场中应用的诸多优势,介绍了设计荷载取值和杆件计算方法,并指出了膜材要求和膜材与骨架之间连接节点的做法。
施工技术
管棚钢拱架锚索联合支护在大落差断层组中应用
邵德盛,查德求,杨张杰,等
煤炭工程. 2016, 48(1):  49-51.  doi:10.11799/ce201601015
摘要 ( 489 )   PDF (1897KB)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顾北矿南翼(11-2)煤层回风巷过F104断层异常带巷道为工程背景,介绍了断层区域岩石裂隙发育,局部富水性较强,岩层软化膨胀变形、泥化程度高等支护特点,在掘前超前加固及掘后有效支护、充分利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顾北矿F104断层异常地质构造带巷道安全掘进与加固技术,结果说明了围岩经过注浆加固后裂隙得到充填,巷道围岩没有出现新的裂隙及离层现象,顺利通过断层构造带,取得工业性试验成功。
厚煤层柔模沿空留巷工艺在神东矿区的应用
崔石磊,佘永明,边春林,等
煤炭工程. 2016, 48(1):  52-55.  doi:10.11799/ce201601016
摘要 ( 444 )   PDF (1405KB) ( 1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有效提高煤炭资源的采出率,减少巷道掘进量,以上湾煤矿12上307综采工作面即神东矿区首个在厚煤层中采用柔模沿空留巷工艺的工作面为工程背景,介绍了通过保证工程质量,架前挂网打锚索,架后打设木点柱等技术措施,保证柔模的安全架设与灌注工艺。工程实践表明:柔模沿空留巷工艺系统简单,施工速度快,留巷效果好。此沿空留巷工艺可使长度279.1m的综采工作面日推进度达到9m,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动压影响下回采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加固技术研究
臧龙
煤炭工程. 2016, 48(1):  59-61.  doi:10.11799/ce201601018
摘要 ( 477 )   PDF (1258KB) ( 2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区段煤柱上支承压力及工作面动压的叠加影响下的回采巷道围岩控制困难的问题,针对大佛寺煤矿41103工作面运输巷的地质条件和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其加固机理,提出了在提高原有支护的支护强度与刚度的基础上,适时根据巷道围岩状况和巷道围岩移动变形特点,采用更高强度的锚杆、锚索对原有锚网支护承载结构的薄弱部位进行强化的加固技术方案。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在工作面回采期间,41103工作面运输巷两帮及顶底板最大累计移近量分别控制在222mm、297mm左右,保证了巷道的正常使用要求。
乌东煤矿南区急倾斜特厚煤层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防治研究
刘旭东
煤炭工程. 2016, 48(1):  62-65.  doi:10.11799/ce201601019
摘要 ( 460 )   PDF (1936KB) ( 2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乌东煤矿南区急倾斜特厚煤层赋存特点,研究了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得出该地区冲击地压发生是岩柱撬动、地应力以及煤岩性三种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 “岩体卸压为主,煤体卸压为辅”的解危方式,最后对冲击地压治理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即:基于地音监测、PASSAT(CT)扫描的结果分析表明,岩体卸压措施降低了岩体强度和弹性模量,释放了岩体中积聚的弹性能;基于微震的煤体卸压效果监测表明,卸压措施破坏了煤体结构,降低了煤体脆性,降低了煤体内部积聚高能量的能力,达到了降低煤岩体冲击危害性的目的。
低透煤层水力压裂增透技术应用
李经国,戴广龙,李庆明,等
煤炭工程. 2016, 48(1):  66-69.  doi:10.11799/ce201601020
摘要 ( 566 )   PDF (1419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低透高突煤层瓦斯抽采效率,达到快速消突的目的,提出了水力压裂优化技术,主要包括采用了大流量、高压力的水力压裂成套设备;优化了压裂钻孔的封孔技术;改进了水力压裂的施工工艺,将压裂过程中注水压力设计成逐渐升高过程,并对改进后的压裂技术进行增透效果考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水力压裂进行优化后,压裂的影响半径可达60m;相同抽采条件下,瓦斯抽采纯量与增透前相比平均提高了2.2倍,与采用普通水力压裂相比平均提高了1.3倍;煤层透气性系数提高了6.0倍,达到了提高瓦斯抽采效率和快速消突的目的。
生产技术
综掘工作面高效泡沫降尘机理及应用研究
王太续,兰树员,张赛,等
煤炭工程. 2016, 48(1):  70-73.  doi:10.11799/ce201601021
摘要 ( 555 )   PDF (1118KB) ( 1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高、污染严重的现状,采取了高效泡沫降尘技术,详细分析了泡沫降尘机理,研究了采用泡沫提高降尘效率的原因,并根据综掘工作面生产条件和生产工艺设计了泡沫除尘系统各部件的工作参数和固定方式,对不同湿润剂添加比例条件下的工作面粉尘浓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其总粉尘降尘效率为91.4%~94.2%,显著降低了工作面的粉尘浓度。
露天爆破对井工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
安泰龙,李俊孟,齐文跃,等
煤炭工程. 2016, 48(1):  74-76.  doi:10.11799/ce201601022
摘要 ( 599 )   PDF (1350KB) ( 1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露井联合开采中,露天爆破对井工巷道围岩稳定性造成影响的问题,采用爆破微型测试系统对离爆源最近的井工大巷进行实时监测,并对监测的爆破振动数据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萨道夫斯基公式中参数K、α,确定了试验矿井露天爆破单响炸药量,以及露天爆源与井工大巷的安全距离,井工巷道锚杆应力实测结果表明,露天矿爆破参数与安全距离的选取可保证井工巷道的安全使用。
坚硬顶板弱化技术对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影响研究
熊晓峰,黄庆国,李佳,等
煤炭工程. 2016, 48(1):  77-80.  doi:10.11799/ce201601023
摘要 ( 515 )   PDF (1207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坚硬顶板综采工作面来压步距大、矿压显现强烈、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以卡洼掌煤矿坚硬顶板条件为工程背景,在理论计算顶板垮落步距的基础上,提出切眼切顶爆破和两巷超前预裂爆破的顶板弱化技术,并对现场矿压数据进行监测,分析顶板弱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坚硬顶板整体性强、力学性能好,初次及周期来压步距均较大,经过对坚硬顶板采取爆破强制放顶技术,减小了工作面的来压强度,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基于抽采评判指标的有效抽采半径确定方法
王闯,石永生,回春伟,等
煤炭工程. 2016, 48(1):  81-83.  doi:10.11799/ce201601024
摘要 ( 655 )   PDF (1176KB) ( 2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合理确定顺层瓦斯钻孔有效抽采半径,依据煤层瓦斯流动达西定律、菲克扩散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钻孔周围煤体瓦斯流动方程,分析了不同评判指标下有效抽采半径确定方法,并基于景福煤矿瓦斯衰减系数测算值采用抽采率指标法进行了有效抽采半径的计算,结果表明:有效抽采半径随时间增加而增大,逐渐趋于极限有效抽采半径1.4m;抽采时间为86d时,有效抽采半径增大速度减缓,抽采半径达1.33m,为极限半径的95%。
黄陵智能化无人工作面开采系统集成设计与实践
范京道,王国法,张金虎,李占平
煤炭工程. 2016, 48(1):  84-87.  doi:10.11799/ce201601025
摘要 ( 483 )   PDF (1373KB) ( 4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黄陵一号煤矿十盘区1.4~2.2m较薄煤层首个智能化无人工作面开采的实践和总结,针对八盘区1.8~2.8m煤层设计了升级版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系统集成配套方案,优化并完善了工作面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高清摄像仪、高精度行程传感器和调控装置实现工作面割煤高度和直线度精准控制;应用高速截割采煤机和智能型刮板输送机实现采运双向协同控制;通过设计开发新型电液控制系统,实现工作面巷道带式输送机自移机尾、转载机自移、超前支架的自动化远程控制;该系统可实现工作面和巷道内成套装备智能化协同控制和采煤全过程自动化无人生产,系统具备年产400万t的生产能力。
GSP气化技术工业应用分析
蒋立翔
煤炭工程. 2016, 48(1):  88-91.  doi:10.11799/ce201601026
摘要 ( 479 )   PDF (1234KB) ( 1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GSP气化技术工艺原理、技术特点,重点对 GSP气化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出现的粉煤输送不稳定、点火烧嘴脱火烧穿、水冷壁烧损、合成气带灰严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阐述了神华宁煤针对上述GSP气化技术问题开展的探索与改进措施。
研究探讨
断层构造赋存条件下采动应力场分布特征研究
王宏伟,姜耀东,杨田,等
煤炭工程. 2016, 48(1):  92-94.  doi:10.11799/ce201601027
摘要 ( 379 )   PDF (1830KB) ( 1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相似模拟的手段研究了两条断层赋存条件下工作面采动应力场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由于长期的地质演变过程使得岩层内积聚了大量的变形能,工作面的采动使得上覆岩层的压力大部分作用于工作面回采遇到的第一条断层之上,在断层出现滑移之前,工作面采动导致第一条断层附近应力增加幅度远大于第二条断层。在断层出现滑移之后,第一条断层在工作面动压影响下首先滑移失稳,释放了大部分积聚于上覆岩层中的变形能,在此影响下第一条断层附近应力变化的幅度较大,第二条断层应力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从能量非稳定态释放的角度分析,多断层赋存条件下,工作面回采遇到第一条揭露的断层诱发动力灾害的危险性更高,将对工作面和采场巷道稳定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高头窑矿区地表采动裂缝演化规律研究
闫瑞龙,屠世浩,王方田,等
煤炭工程. 2016, 48(1):  95-98.  doi:10.11799/ce201601028
摘要 ( 347 )   PDF (1822KB) ( 2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色连一号矿8101工作面地貌特征、工作面日推进度及对应地表裂缝实测资料,得出了裂缝在非冲沟和冲沟地表的分布规律:主要以平行于工作面的暂时裂缝和平行于工作面巷道的永久裂缝两种形式存在;非冲沟段地表裂缝较冲沟段多,宽度与深度也大。统计裂缝的各个参数并计算了地表移动超前裂缝角。实测不同地貌下裂缝的发育过程,共同揭示了“裂缝产生—裂缝扩展—台阶下沉—裂缝闭合”的动态演化规律,并针对该矿区地貌特征提出了加强裂缝演化观测、裂缝填埋压实等管理措施。
不连沟煤矿底板釆动破坏深度规律研究
李海龙,白海波
煤炭工程. 2016, 48(1):  99-102.  doi:10.11799/ce201601029
摘要 ( 599 )   PDF (1423KB)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煤矿底板采动破坏规律,以内蒙古不连沟煤矿F6106工作面为试验现场,分别从现场注水试验、底板岩层应变探测、理论预测计算三个方面对煤层底板采动破坏规律进行分析,现场底板探测得出底板岩层在工作面推到测点时出现第一次破坏,破坏深度约为18.5m,当工作面推过测点15~20m后,采空区底板岩层破坏深度出现二次加深现象,破坏深度加深1m,采后底板破坏最大深度为19.5m;Griffith破坏准则下的底板弹性理论预测结果得出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与煤层埋深H、工作面应力集中系数n、底板岩体的单轴抗拉强度Rt有关,底板最大破坏深度随着埋深、支承压力增大而增大,随底板岩体的单轴抗拉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工程实践表明,F6106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现场探测结果与理论预测结果一致。
赵各庄矿极复杂区域保护煤柱留设数值模拟研究
李见波,尹尚先,刘义生,等
煤炭工程. 2016, 48(1):  103-106.  doi:10.11799/ce201601030
摘要 ( 748 )   PDF (1884KB) ( 2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赵各庄急倾斜、大断层和采空区下极复杂区域煤层开采中煤柱留设宽度问题,理论分析了极复杂区域煤柱留设条件:一是作为断层保护煤柱,二是作为9煤老空区保护煤柱。将断层煤柱划分为采空区一侧煤体塑性区、有效隔水煤柱的弹性区和断层处煤体裂隙带三个区域,分别计算煤柱宽度。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基础上,建立了极复杂区域老空区下急倾斜煤层开采保护煤柱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工作面无煤柱、煤柱距离32m和64m三种不同情况开采时工作面围岩应力变化、围岩位移变化和塑性破坏区等情况,直观分析解释煤柱留设的依据。结合现场地质条件,计算赵各庄3839区域煤层开采煤柱留设宽度为66.2m。
基于PTP和RTC的煤矿微震监测系统及应用
张辉
煤炭工程. 2016, 48(1):  107-109.  doi:10.11799/ce201601031
摘要 ( 603 )   PDF (1188KB) ( 3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煤矿微震监测系统的震源定位精度,结合煤矿实际情况,研制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煤矿微震监测系统。该系统井下布置多台分站,通过分站采集拾震传感器信号,然后分站通过以太环网将数据上传到地面主机。系统采用PTP(Precision Time Protocol)网络精密时钟同步协议给分站授时作为时间基准,同时采用RTC(Real Time Clock)作为PTP时钟的补充时钟,主机通过对拾取震动波的阈值、时窗和相关有效触发道数判断,对微震事件进行自动识别。系统运行情况表明,监测结果与实际现场情况较吻合,定位结果具有小于10m的精度。
煤层中CO气固耦合渗流规律研究
王月红,李智,王森,等
煤炭工程. 2016, 48(1):  110-113.  doi:10.11799/ce201601032
摘要 ( 410 )   PDF (1724KB) ( 1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气固耦合理论,从煤的微观结构和宏观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煤层中CO的渗流规律的综合耦合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CO浓度超标的煤层变质程度较低,侧链和含氧官能团丰富,含有大量封闭孔和半封闭的气孔,同时煤层中CO渗透率远远小于瓦斯渗透率,为CO在煤层中积聚创造了条件;CO渗透率与气体压力之间呈指数形式逐渐减小,与煤层中瓦斯渗流规律大体一致;温度对煤层中CO渗流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有明显的积聚现象,这与瓦斯的渗流规律大相径庭,对煤层中CO超限现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改进突水系数法在先锋煤矿底板突水评价中的应用
樊亚红,刘文连,曹福明
煤炭工程. 2016, 48(1):  114-117.  doi:10.11799/ce201601033
摘要 ( 448 )   PDF (1289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据莫尔库伦强度准则和突水系数公式,得出了新的突水系数公式,并用其预测了先锋露天煤矿重要点位的突水性,与已有突水系数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有些点位采用突水系数评价的结果为不突水,而采用改进突水系数法评价则有可能突水。最后,利用FLAC3D软件对煤层底板的破坏特征进行分析,并用数值模拟的结果与新的评价方法所得结果进行简单对比,两者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掘进机用螺纹插装式平衡阀动态性能分析
赵美卿,王栋
煤炭工程. 2016, 48(1):  118-121.  doi:10.11799/ce201601034
摘要 ( 657 )   PDF (1474KB) ( 2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平衡阀的工作原理和主阀芯的受力情况,建立主阀芯的运动方程,分析可知油缸负重、先导控制压力、弹簧刚度系数和预紧力对平衡阀的动态性能影响比较明显;通过对掘进机截割部受力分析,建立其静力学方程,运用MATLAB软件得到截割部油缸负载工况仿真曲线,可知负载随着截割头的升高逐渐减小,在截割头最下方和最上方两极限位置处,升降油缸受力分别为最大和最小;运用AMESim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可知:油缸负重较大时,速度波动较大且抖动时间较长;控制油口阻尼孔直径大小对系统影响不大,但其越小,阀芯运动越平稳;较大弹簧刚度可有利于系统的稳定;过大的弹簧预紧力,不仅不利于系统稳定,且会使平衡阀内产生气蚀现象。
水分对流态化干法分选过程的影响研究
朱学帅,李大虎,刘道春,张建超,等
煤炭工程. 2016, 48(1):  122-125.  doi:10.11799/ce201601035
摘要 ( 426 )   PDF (1228KB) ( 2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流态化干法选煤对于潮湿煤炭分选的适应性,分析了煤炭表面水对于加重质的粘附行为,明确了煤炭表面水、加重质水分对流态化干法分选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流态化分选和分选干燥一体化的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流态化干法分选干燥一体化方式可以对潮湿煤炭进行有效分选,在干燥温度50℃,分选时间2min,风量8m3/h的条件下分选较难选煤,表面水脱除率大于91.5%,可能偏差E值小于0.062g/cm3;随着煤炭表面水和加重质水分升高,可能偏差E值增大,分选效果变差,且加重质水分增加,床层压降波动幅度加大,起始流化速度增大。随粘附时间的增加,加重质粘附率先急剧增大,后增速减缓并达到最大,最后逐渐降低。
煤泥絮体颗粒粒径分布规律研究
焦小淼,刘文礼,王东辉,谢勇
煤炭工程. 2016, 48(1):  126-129.  doi:10.11799/ce201601036
摘要 ( 565 )   PDF (1642KB) ( 1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煤泥水絮凝过程中絮体粒径分布规律,建立了煤泥絮体尺寸测量系统,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处理絮体图像,统计分析不同搅拌历时下絮体的粒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煤泥水絮凝过程中絮体的粒径分布不遵循经验分布幂函数分布,而是符合分形分布和G-S分布函数分布,其拟合R2均大于0.96;当絮凝过程相对稳定时,R-R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也可以表征絮体颗粒的粒径分布,其拟合R2值分别高达0.99和0.97。
风沙区采煤沉陷地裂缝对土地的小尺度破坏特征
陈超,赵艳玲,何厅厅,等
煤炭工程. 2016, 48(1):  130-132.  doi:10.11799/ce201601037
摘要 ( 474 )   PDF (1222KB) ( 2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风沙区采煤沉陷地裂缝对土地的小尺度破坏特征,基于单一开采单元的小尺度层面,利用GPS测定采煤沉陷地裂缝分布范围,通过全站仪测定研究区水平拉伸变形,在对动态地裂缝实时动态宽度统计的基础上,分析水平拉伸变形与动态地裂缝宽度的关系;将边缘裂缝不同测点落差值与相应沉陷预计值进行对比;基于此,指出动态地裂缝短期内将对土地造成严重破坏,而边缘裂缝对土地破坏的时间较长,需重点治理。
装备技术
实际工况下的掘进机截割头载荷谱研究
张兰胜,赵元宇,田劼,等
煤炭工程. 2016, 48(1):  133-135.  doi:10.11799/ce201601038
摘要 ( 585 )   PDF (1241KB) ( 2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由于井下环境的恶劣性和复杂性多年来缺乏有效状态监测工具的现状,研制并投入使用了一种可用于井下长时间监测、存储掘进机工作状态的机载大容量数据记录仪—“黑匣子”,基于其在井下记录的掘进机工作数据,由截割电机电压和电流结合掘进机其他参数推导出截割头转矩的大小,以截割头转矩为例绘制了基于时域的一维载荷谱,对其分析后认为存在静载荷分量,而后基于雨流计数法的绘制了二维载荷谱,对其分析后得出静载荷的大小和动载荷范围。
煤矿采掘设备电控系统多总线实现
贾运红
煤炭工程. 2016, 48(1):  136-138.  doi:10.11799/ce201601039
摘要 ( 631 )   PDF (1203KB) ( 1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一种采掘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分析了电气控制系统多种现场总线的结构、特点,阐述了各总线实现方法,并描述了各总线连接设备的功能特点,最后说明了通信可靠性设计方法。应用结果表明,多种现场总线的电气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运行稳定可靠。
矿用红外甲烷传感器的研究
刘修振,梁永直
煤炭工程. 2016, 48(1):  139-141.  doi:10.11799/ce201601040
摘要 ( 565 )   PDF (1303KB) ( 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红外检测原理,以MSP430F161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一种红外甲烷传感器。为了提高红外光的稳定性和对电路提供过压保护,设计了光源稳压驱动电路;经过硬件滤波之后,采集信号中仍然有噪声干扰,随后使用FIR滤波器,对经过硬件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数字滤波处理;实验室条件下,利用该传感器测量标准甲烷气体,实测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精度适合于煤矿行业的甲烷检测。
工程管理
煤炭价格下降对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宏观经济的影响
郑宇花,迟远英
煤炭工程. 2016, 48(1):  142-145.  doi:10.11799/ce201601041
摘要 ( 504 )   PDF (1085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煤炭价格下降对能源消费、碳排放与宏观经济等变量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煤炭价格下降导致我国煤炭与能源总需求量大幅度上升,石油、天然气、清洁电力能源需求量有所下降;碳排放总量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有所上升;大部分部门的产出都有不同程度上升;价值宏观经济变量有不同程度下降;实际宏观经济变量有不同程度上升。
受电力体制改革影响的煤炭行业发展对策探讨
梁海林,刘凯
煤炭工程. 2016, 48(1):  146-148.  doi:10.11799/ce201601042
摘要 ( 412 )   PDF (1067KB) ( 2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电力体制的改革会对煤炭行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针对煤炭行业如何更好应对改革冲击的问题,在分析2002年和本次电力体制改革对煤炭行业利弊基础上,得出中长期将以不利影响为主。提出了煤炭行业应采取加强煤炭行业联合、积极参与配售电侧改革、进一步加强与相关行业的联合、扩展煤炭行业发展空间的四项对策来应对电力体制改革。可以为煤炭行业应对电力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