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5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2-20
设计技术
矿井巷道突(透)水蔓延模型研究及应用
武强,张小燕,赵颖旺,等
煤炭工程. 2018, 50(2):  1-5.  doi:10.11799/ce201802001
摘要 ( 875 )   PDF (1376KB) ( 3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定量化预测矿井巷道突(透)水的蔓延过程,科学地解释突(透)水在矿井巷道中的蔓延规律,提出了基于SWMM建立矿井巷道突(透)水蔓延模型并实现定量化计算的方法。对模拟方法、参数选取进行分析,构建适用于巷道计算的SWMM模型,并通过分析矿井充水条件、设置合理的边界条件,进行矿井巷道突(透)水蔓延过程的动态预测。以河北蔚县北阳庄矿井为例,实现了矿井巷道突(透)水蔓延过程的动态预测。结果表明:利用基于SWMM构建的突(透)水蔓延模型可以计算得到任意空间位置、任意时间的水深、流量数据,并实现巷道突(透)水蔓延过程的可视化。
8.0m大采高工作面煤矿地下水库建设技术可行性研究
庞义辉,李鹏,周保精
煤炭工程. 2018, 50(2):  6-9.  doi:10.11799/ce201802002
摘要 ( 1042 )   PDF (2352KB) ( 2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补连塔煤矿8.0m大采高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煤矿地下水库建设的技术可行性内涵,采用理论计算及UDEC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确定了8.0m大采高工作面的涌水量、储水空间及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结果表明,12511超大采高工作面导水裂隙带直接沟通至地表,裂采比约为23.78,满足地下水库建设对导水通道的要求。通过分析超大采高工作面上覆岩层断裂结构及各分界岩层的位移轨迹曲线,确定工作面采空区的最大储水量约为5058773m3,满足地下水库对库容的要求。补连塔煤矿8.0m大采高工作面满足煤矿地下水库建设对水源、库容、导水通道条件的要求,可以通过建设煤矿地下水库实现对矿井水的储存于调用。
综采工作面厚硬顶板预裂爆破技术研究
张书军,杨胜利,王兆会,等
煤炭工程. 2018, 50(2):  10-15.  doi:10.11799/ce201802003
摘要 ( 992 )   PDF (2316KB) ( 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厚硬顶板工作面高强度来压致灾事故频发,为保证该类工作面的安全回采,以九里山煤矿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切顶卸压对厚硬顶板来压特征造成的影响。14141工作面受大落差断层的影响,厚硬顶板的高强度来压极易造成断层活化,导通底板灰岩含水层和回采工作面造成断层突水事故|从能量角度解释了预裂爆破切顶措施造成工作面来压步距减小的内在机理,爆破裂隙的产生减小了基本顶破断时所需的内力耗散功率,导致基本顶极限跨距减小,来压期间的支架阻力同来压步距成正比,切顶卸压可有效降低工作面来压强度|14141工作面采用在开切眼沿工作面倾斜方向布置爆破钻孔,在运输巷沿走向布置钻孔的预裂爆破措施,现场检测表明:爆破后可在开切眼和运输巷顶板分别形成沿倾向和走向的垂直破坏面,同相邻工作面相比,14141工作面来压步距减小、来压强度明显降低,保证了该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斜井穿越含水流砂层管井降水技术研究
于新锋
煤炭工程. 2018, 50(2):  16-18.  doi:10.11799/ce201802004
摘要 ( 644 )   PDF (1411KB) ( 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使斜井顺利穿越含水流砂层,根据管井降水机理,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合理确定管井流量、深度及布置方式。采用管井降水技术,通过局部降低含水流砂层水位标高,并加强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提高了工作面围岩稳定性,使土体产生固结,防止了工作面溃砂、冒顶事故,为斜井井筒快速、安全通过含水流砂层奠定了基础,也为类似条件下井筒施工提供了参考。
穿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有效半径考察方法研究
徐遵玉
煤炭工程. 2018, 50(2):  19-22.  doi:10.11799/ce201802005
摘要 ( 772 )   PDF (1402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新集二矿1煤层瓦斯地质条件,在220112工作面底板巷分别采用不同的钻孔有效抽采半径考察方法对1煤层抽采半径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压降法考察期间数据变化幅度较大,考察结果与采用其他方法考察结果差距较大|采用理论计算法、含量法、流量法的考察数据稳定,考察结果基本一致。认为在考察钻孔有效抽采半径时,可选用2种以上考察方法进行考察,选取不同考察结果的最小值作为最终的有效抽采半径|研究结果可为新集二矿1煤层瓦斯抽采设计提供依据。
扎哈淖尔露天煤矿横采内排生产强度的确定
肖双双,李克民,马力
煤炭工程. 2018, 50(2):  23-25.  doi:10.11799/ce201802006
摘要 ( 1184 )   PDF (1465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决扎哈淖尔露天煤矿面临的内排空间小、运输距离大、边坡暴露时间长等问题,分析了IV煤组的赋存条件,提出了露天矿底部横采内排追踪压帮的开采技术,设计了台阶划分方式以及工作线布置方式,并从设备能力约束、煤质均衡约束、内排空间约束三个方面,综合确定了扎哈淖尔露天煤矿横采内排的生产强度为年开采IV煤480万t,推进度350m/a左右。
煤矿入井人员唯一性检测装置设计
吴畏,唐丽均,田国正
煤炭工程. 2018, 50(2):  26-28.  doi:10.11799/ce201802007
摘要 ( 1163 )   PDF (1284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有唯一性检测装置功能单一,使出入井考勤存在管理漏洞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虹膜识别的唯一性检测装置。该装置集成了虹膜识别、标识卡检测、酒精检测、入井知识考试和人脸抓拍功能,根据设置的出入井考勤流程,实现对出入井人员的唯一性检测。文章详细介绍了装置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装置的考勤流程,最后通过在皖北煤电集团旗下多个煤矿实地测试表明,该装置识别速度快,能准确检测入井人员的违规行为,并能实时抓拍现场照片以供留底备查。
井下智能临时休息室的设计与应用
马秋环,刘培学,薛蕊
煤炭工程. 2018, 50(2):  29-31.  doi:10.11799/ce201802008
摘要 ( 876 )   PDF (1205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对全矿井井下高温地点进行有效降温、弥补大型降温系统的不足,设计出智能临时休息室。其主要由伞状外壳、涡流管、温度传感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磁阀组成,以压缩空气为能量源,装置设计简单易行,不仅可以将室内温度控制在人体最舒适的22.2~25.6℃之间,还可以有效的节约作业地点空间。最后指出:智能休息室各组成元件能否在煤矿井底高温、高湿、高粉尘等恶劣条件下正常使用,是智能休息室功能实现的关键|智能休息室能够对于局部高温区域的应用效果良好,且作为能量源的压缩空气在煤矿井下比较容易获取,有利于智能休息室的推广使用|智能休息室对于井下主要作业点只能起到辅助降温的作用,不能作为主要降温方法。
矿井双电架线车辅助运输系统研究
刘玉荣
煤炭工程. 2018, 50(2):  32-36.  doi:10.11799/ce201802009
摘要 ( 783 )   PDF (1567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有效解决煤矿井下车辆污染、长距离大坡度运输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矿井双电架线车辅助运输系统。该系统由供电系统、接触网系统、充电站、集电装置、双电架线车组成,具有快充、架线、混合三种运营模式。文章提出了各子系统的关键技术指标,并详细阐述了三种运营模式。最后,对该系统的三大关键技术:牵引变电所容量及供电臂匹配技术、接触网分并线技术、动力电池选型及匹配技术,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为将来矿井双电架线车辅助运输系统的实现提供思路及技术支持。
张家峁选煤厂智能化建设架构设计研究
郭佐宁,高赟,薛忠新,等
煤炭工程. 2018, 50(2):  37-39.  doi:10.11799/ce201802010
摘要 ( 1389 )   PDF (1493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网络化、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企业智能化建设是摆在煤炭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在分析张家峁选煤厂构成和洗选工艺、产品结构、选煤厂管理与生产现状以及智能矿山和智能工厂建设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智能化应用平台,确定了选煤厂智能化建设的任务目标和具体内容。根据任务目标要求设计出选煤厂智能化的体系结构,包括层次划分、每一层次的作用与功能。在选煤厂智能化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出智能化选煤厂的系统构成框图及其相互关系。智能化的体系结构和系统构成方案为选煤厂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依据。
孟村煤矿主井提升机房设计探讨
张振宇,刘健康
煤炭工程. 2018, 50(2):  40-42.  doi:10.11799/ce201802011
摘要 ( 892 )   PDF (1172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孟村煤矿主井提升机房的设计实践,从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两方面探讨了主井提升机房建筑设计,研究了结构计算简图和截面尺寸估算方法,比较了PKPM和Midas软件对钢网架和混凝土结构共同工作的模拟结果,并从螺栓孔垫板处混凝土局部承压、箱型抗剪键、抗滑移和抗倾覆稳定性验算三方面介绍了提升机基础设计的要点,最后针对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体会。
施工技术
近距离采空区下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于永政,朱大浦,吴起,等
煤炭工程. 2018, 50(2):  43-45.  doi:10.11799/ce201802012
摘要 ( 804 )   PDF (1772KB) ( 3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山西柳林庄上煤矿煤层群开采过程中遇到的层间距变化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数值计算的方式,确定煤柱下应力和塑性区分布规律,确定针对不同层间距条件下的支护方式:层间距4~5m时,采取架设单体支柱、缩短锚索长度支护巷道顶板、加强靠近煤柱一侧煤帮支护等方式补强支护。层间距5~7m时,无需架设单体支柱支护,锚索长度增加至4.5m。通过对回采期间矿压观测结果分析,巷道围岩控制基本稳定,支护方案满足了安全回采的需求。
大跨度全煤巷道锚网索动态耦合支护技术研究
王博,党林航
煤炭工程. 2018, 50(2):  46-50.  doi:10.11799/ce201802013
摘要 ( 527 )   PDF (1903KB)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以石炭井二矿21053工作面开切眼施工为背景,基于动态耦合设计思路,通过地质力学评估及FLAC3D软件数值模拟的方法,优化比选支护设计参数,提出了适合大跨度矩形巷道的锚网索支护技术。经过工程实践验证,在切眼的掘进过程中,该支护体系有效控制了围岩的变形和破坏,巷道两帮和顶板位移量仅为147mm和86mm。锚杆载荷最大值为21kN,锚索受力为其破断力的50%左右,均具有较高的强度储备,满足了综放工作面的生产需要,为此类大跨度巷道施工提供了参考。
煤矿巷道掘进的工序和时序优化研究
韩帅,李安邦,李兴东,等
煤炭工程. 2018, 50(2):  51-54.  doi:10.11799/ce201802014
摘要 ( 760 )   PDF (1438KB) ( 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决巷道掘进中生产工序推动不合理、生产工序环节不合理、生产工序时间有缺口、生产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以孙村煤矿31119炮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掘进的作业工序以及工人的劳动组织状况等进行具体的写实、分析以及改进优化,最终有效解决了交接班、割煤、临时支护、永久支护、延伸带式输送机、清理工作面等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实施煤炭企业的内部优化是煤炭减成本增效率的有效途径。
CO2深孔控制预裂加快工作面巷道掘进试验研究
李艳奎,吴世跃,牛煜,等
煤炭工程. 2018, 50(2):  55-58.  doi:10.11799/ce201802015
摘要 ( 778 )   PDF (1374KB)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缓解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采掘接替紧张的问题及应对新的《煤矿安全规程》中工作面巷道掘进安全距离更为严格的要求,通过分析CO2深孔控制预裂技术提高工作面巷道掘进速度的原理,并在余吾煤业N1101工作面的巷道进行工程实验,从CO2预裂对静态下的煤体参数的影响和采动态变化的巷道掘进过程中煤体参数的变化两方面进行试验,并对预裂前后的日进尺量及回风巷的瓦斯浓度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预裂之后煤体K1值和S值变化明显,日进尺量提高幅度为30%~100%,回风巷瓦斯浓度降低幅度为16.7%。证明了此技术在降低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风险的前提下,加快了煤体瓦斯解吸速率,提高了工作面巷道掘进速度,缓解了采掘接替紧张的难题。
带压区巷道掘进防治水钻探工程及水化学特征研究
方刚
煤炭工程. 2018, 50(2):  59-62.  doi:10.11799/ce201802016
摘要 ( 583 )   PDF (1412KB) ( 3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酸刺沟煤矿带压区巷道延伸掘进超前钻探工程为例,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确定其掘进巷道充水因素。通过“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超前探测手段进行现场施工,发现西回风大巷部分区域煤层底板存在较大裂隙。本次钻探工程有效疏放巷道煤层底板水约31000m3,并对钻孔出水水样进行水质特征分析,判断其水质类型为HCO3—Ca·Mg·Na型,不同于奥灰水的HCO3·Cl—Ca·Na型。本次工程探查区域未发现陷落柱等异常导水构造,保证了带压区大巷的安全掘进,并为矿井后期的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生产技术
钻隔封封孔技术在提高瓦斯安全抽采效率中的应用研究
席在忠
煤炭工程. 2018, 50(2):  63-65.  doi:10.11799/ce201802017
摘要 ( 920 )   PDF (1449KB)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瓦斯抽采钻孔密封性差、漏风量大和伴生的破碎煤体自燃灾害,提出了新型钻隔封一体化封孔技术来对瓦斯抽采钻孔封孔。钻隔封一体化封孔技术通过注入柔性膏体封孔材料密封钻孔,钻孔内和钻孔周围煤壁喷涂黏性无机密封材料,来实现动态密封钻孔周围新生裂隙,隔绝破碎煤体与周围空气接触,提高瓦斯抽采浓度和降低破碎煤体自燃风险。煤矿现场试验表明,采用新型钻隔封一体化封孔技术后,瓦斯抽采钻孔周围煤体漏风大大降低,瓦斯抽采浓度较常规封孔的钻孔提高了2.3倍,钻孔内部温度降低了12.8℃,破碎煤体自燃风险大幅降低,切实保障瓦斯抽采工作安全高效进行。
背拉工作面大倾角仰采段片帮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朱战斌,仇小祥,王晨辉
煤炭工程. 2018, 50(2):  66-69.  doi:10.11799/ce201802018
摘要 ( 907 )   PDF (2100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城郊煤矿21608综采背拉工作面的实际地质条件,解析了大倾角仰采段煤壁失稳机理及影响因素,在加强支架位态和初撑力管理的基础上,研究应用了优化工作面回采技术参数、单体支柱抬棚和玻璃钢锚杆联合支护、超前注浆加固等片帮防治三级技术体系。现场实践表明:实施上述技术措施后,大倾角仰采段片帮范围可防可控、动态缩小,安全经济效益显著,为其他类似条件下工作面布置和片帮防治提供了借鉴,为矿井稳产、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奠定了基础。
松动爆破在硬煤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技术中的应用
王红浩,王宏耀,王明甫,等
煤炭工程. 2018, 50(2):  70-72.  doi:10.11799/ce201802019
摘要 ( 989 )   PDF (1179KB) ( 5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青东煤矿824里硬煤综采工作面快速穿过断层的技术难题,结合工作面地质和生产条件,采用了松动爆破技术,得到了松动爆破参数和工艺流程。研究结果表明,松动爆破效果较为理想,煤岩体进行了充分的预裂和松动,且几乎没有产生碎石飞掷现象|松动爆破使得采煤机顺利且快速地通过了综采工作面,而无需重新开挖切眼继续开挖煤层,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预留煤柱的损失。
孙家岔龙华煤矿块煤率提高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力,王东
煤炭工程. 2018, 50(2):  73-77.  doi:10.11799/ce201802020
摘要 ( 1084 )   PDF (1530KB)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矿井块煤率,孙家岔龙华煤矿结合采煤实际情况,针对影响块煤率的各个因素,从增加原煤生产源头块煤率和降低运输过程中块煤损失入手进行技术研究与应用,包括工作面煤体深孔预裂爆破、采煤机滚筒参数优化、破碎机锤头高度优化、带式输送机装载点改造及原煤仓螺旋溜槽的安装等。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技术研究应用后块煤率在原基础上提高了10%~12.5%。该技术的有效实施使矿井在市场低迷情况下仍然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液压可伸缩柔性掩护支架在斌郎煤矿的应用研究
唐锋
煤炭工程. 2018, 50(2):  78-80.  doi:10.11799/ce201802021
摘要 ( 500 )   PDF (1324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斌郎煤矿根据自身井下煤层赋存特点,合理选用俯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并自行设计、加工了液压可伸缩柔性掩护支架,实现了急倾斜、软顶中厚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文章就柔性掩护支架的发展、液压可伸缩柔性支架的设计、现场回采工艺及取得的效果进行了系统介绍,对同类煤层、工作面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非对称结构锚杆钻机故障分析
王静
煤炭工程. 2018, 50(2):  81-83.  doi:10.11799/ce201802022
摘要 ( 713 )   PDF (2126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用钻机由于采用非对称结构形式,导致多种故障发生,影响了设备的整体性能的问题。文章在详细介绍非对称结构锚杆钻机结构形式的基础上,阐述了长进给油缸结构偏载、短进给油缸结构偏载导致的各种故障,重点分析了这些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的方向和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长进给油缸结构偏载引起的故障包括:长进给油缸结构损坏,长进给油缸磨损加剧,耐磨条偏磨,导向不平稳|短进给油缸结构偏载引起的故障包括:短进给油缸活塞杆损坏,短进给油缸连接销损坏,短进给油缸密封和导向套磨损加剧,撑杆损坏,滑架与链条损坏。这些分析对深刻理解非对称结构锚杆钻机的结构和故障形式有一定意义,为锚杆钻机的结构改进提供了理论支撑。
天宏选煤厂丁戊庚组煤配煤入选的探索与应用
郭冬梅
煤炭工程. 2018, 50(2):  84-86.  doi:10.11799/ce201802023
摘要 ( 641 )   PDF (1182KB) ( 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丁戊庚组煤煤质研究,利用丁戊庚组煤的互补特性,反复试验,确定了科学的配煤入选比例。生产中针对入选原料煤高灰细矸多的特点,通过优化粗中煤泥回收工艺等措施,创新了难选煤的洗选技术优化。解决了选煤厂入洗原料煤不足的难题,使企业步入高效生产的良性发展轨道。
研究探讨
西部黄土矿区开采沉陷中的土岩耦合效应研究
汤伏全,原一哲
煤炭工程. 2018, 50(2):  87-90.  doi:10.11799/ce201802024
摘要 ( 560 )   PDF (1393KB) ( 2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西部黄土矿区巨厚黄土层对于开采沉陷特征具有显著影响。将黄土矿区开采沉陷划分为地下开挖、黄土层自重荷载效应下的基岩开采沉陷及其引起的黄土层变形两个模型相叠加,利用数值模拟分析这两者在开采沉陷中的耦合效应。结果表明,基岩开采沉陷引起的黄土层附加变形导致其体积变形,破坏了黄土层的整体结构,改变了黄土层施加于基岩上的自重荷载效应。这种荷载效应与开采宽度、采深、土层厚度相关,得到了黄土层等效荷载与开采宽深比(或采动充分程度)之间的关系,初步揭示出黄土矿区开采沉陷存在的土岩耦合效应。
综放大断面煤巷顶板支护结构失效分析与控制研究
李柱,谢锋
煤炭工程. 2018, 50(2):  91-94.  doi:10.11799/ce201802025
摘要 ( 564 )   PDF (2172KB)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放大断面巷道顶板松软破碎,容易出现离层膨胀,导致锚索拉断,破坏支护体结构,从而引发冒顶事故。以20322综放工作面区段运输平巷顶板掘进期间大面积垮冒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巷道冒顶前矿压现象分析得出了顶板结构失稳的主要原因是地质体破碎和锚索参数不合理,并提出了通过调整锚索支护参数增强顶支护结构的完整性和抵抗强度来控制松软厚煤顶的支护理念,在工业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同条件下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研究
黄广帅,翟新献,涂兴子,李如波,张世威
煤炭工程. 2018, 50(2):  95-99.  doi:10.11799/ce201802026
摘要 ( 764 )   PDF (3664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预防工作面底板突水,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以梁北煤矿1114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带压开采工作面推进距离、埋深、煤层厚度、断层及断层位置等不同条件对底板破坏深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距离越大底板破坏深度越大,但推进至60m后,底板破坏深度保持不变趋于稳定|埋深越大底板破坏深度越大,400m埋深增加到800m埋深,每增加200m埋深,增大速度由50%降至12.25%,增大速度逐渐减小|煤层厚度越大,底板的破坏范围越大,对底板的破坏深度无影响|存在断层则底板破坏深度越大,底板最大破坏深度增加18.2%,断层位于初次来压影响范围内比位于周期来压影响范围内对底板破坏深度的影响要剧烈。
顶板风化基岩含水层富水特征与涌(突)水危险性预测
曾一凡,李哲,宫厚健,郑金红
煤炭工程. 2018, 50(2):  100-104.  doi:10.11799/ce201802027
摘要 ( 613 )   PDF (1595KB) ( 1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决柠条塔煤矿2-2煤层顶部普遍发育的风化基岩含水层突水危险性评价难题,在分析其风化基岩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提出了能够考虑风化程度的富水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风化影响指数、含水层厚度、渗透系数、脆塑岩厚度比、单位涌水量和岩芯采取率,并以此为依托对风化基岩含水层进行了富水性评价。以更加精确地预测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目标,将实测数据用于对经验公式的校正中,得出了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公式。根据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结果对顶板冒裂安全性进行分区,结合富水性评价结果,对煤层顶板风化基岩裂隙含水层突水危险性进行了预测评价。
采动卸压下伏煤层瓦斯L型井抽采技术研究
赵祉友,张永成,刘亮亮,等
煤炭工程. 2018, 50(2):  105-108.  doi:10.11799/ce201802028
摘要 ( 657 )   PDF (1320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受采动卸压影响的下伏煤层瓦斯抽采,以山西晋城矿区寺河煤矿3#煤层53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3#煤层采动卸压后下伏9#煤层岩体的裂隙发育规律、应力分布特征和渗透性变化特性。数值模拟表明,工作面受采动影响垂向卸压范围可达71.43m,9#煤层在底鼓变形带内,最大卸压值达到3.61MPa,使得该区域裂隙发育,渗透率提高。研究提出了一种煤矿瓦斯地面抽采新模式,即采用斜直井钻机地面施工L型井方式抽采经采动卸压的下伏煤层瓦斯,其研究成果对同类煤矿开采条件下高瓦斯和突出煤层瓦斯抽采工作具有重要指导借鉴意义。
基于微观分形技术对矿区砂岩渗透参数估计研究
徐斌,董书宁,徐艳玲
煤炭工程. 2018, 50(2):  109-112.  doi:10.11799/ce201802029
摘要 ( 878 )   PDF (1542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获取较为准确的渗透参数,依据砂岩孔隙介质的微观分形理论,在不等径毛束管孔喉模型基础之上建立起渗透性参数与砂岩微观结构参数的函数关系|为了获取砂岩微观孔隙的相关参数,通过扫描电镜技术对砂岩样本进行扫描,并运用Imagepro plus专业图像软件对SEM图像进行统计分析|为了检验所选理论的准确性以及专业图像软件的可靠性,对唐山林南仓矿钻孔含煤区段砂岩岩芯进行取样研究,运用所选理论计算出样品的渗透率理论值以及通过室内实验测得样品的宏观渗透率,将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误差较小,充分验证了理论以及处理技术具有较好可靠性。
波美度对煤矿加固中C-S浆材固结性能影响的研究
黄洪亮,庄庆达,李艳芳,等
煤炭工程. 2018, 50(2):  113-115.  doi:10.11799/ce201802030
摘要 ( 515 )   PDF (2020KB) ( 1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据冀西北寒冷地区张家口丰富的原料资源,对煤矿加固中的C-S浆材进行配方及性能研究,通过对注浆材料的固结强度与固结形貌的分析研究,来探索钠水玻璃波美度对煤矿加固中C-S浆材固结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水玻璃浆液的波美度变大时,煤矿加固中的C-S浆材除了早期抗折强度变化波动较大之外,早期抗压强度、后期抗折及抗压强度均展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C-S浆材固结性能的发展趋势较为理想。
黑龙江省东部中新生代成煤盆地构造演化研究
郭爱军,曹代勇,常天印
煤炭工程. 2018, 50(2):  116-119.  doi:10.11799/ce201802031
摘要 ( 737 )   PDF (2109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黑龙江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区域盆地构造特征和演化过程、煤系赋存与构造控制特征。资料分析表明,黑龙江省东部在早白垩世为统一的大型大陆边缘成煤盆地,晚白垩世由于板块俯冲的正面汇聚作用较强,形成挤压环境使这一大型盆地遭受改造破坏。成煤盆地的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两期构造沉降和两期构造反转,两期的构造沉降形成了东部地区的成煤盆地,随后发生的两期构造反转对煤系的保存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两方面构造作用的叠加,造就了煤系赋存在一系列孤立的中小型煤盆地的构造格局。
盾构施工煤巷管片环间橡胶垫纵向变形性能研究
杨悦,单仁亮,李晶晶,陈维新
煤炭工程. 2018, 50(2):  120-123.  doi:10.11799/ce201802032
摘要 ( 748 )   PDF (1201KB)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国内外关于橡胶垫作用影响管片结构变形性能的研究较少的现状,文章分析了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过程中管片衬砌的受力相当复杂,既有环向荷载又有纵向荷载,这些荷载包括千斤顶压力、围岩及注浆压力等。利用基本力学分析方法,考虑千斤顶推力、管片环与井壁间的摩擦阻力、管片环与橡胶垫之间挤压力的作用,推导了单片橡胶垫的压缩变形量和总压缩变形量的解析式,明确了千斤顶推力对橡胶垫变形的影响规律。指出:管片环之间的橡胶垫在千斤顶的推力作用下,将产生一定的压缩变形量,该变形量会影响整个井筒的稳定性|管片环间的橡胶垫的压缩变形量和千斤顶的推力有关,也和管片外侧回填层注浆时间有关,当橡胶垫和千斤顶之间的距离达到一定数值以后,则不产生压缩变形|当盾构法施工技术参数变化时,受压缩的橡胶垫的个数也不同。
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方法的研究
盖超会,高丽
煤炭工程. 2018, 50(2):  124-127.  doi:10.11799/ce201802033
摘要 ( 606 )   PDF (1515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消除或减少相间电容电流的干扰,消除谐波电压和PT相移等因素的干扰,使测得的阻性电流更加真实地反映各相MOA的运行状况,文章提出了一种阻性电流提取的新方法。详细介绍了三相运行MOA等值电路和MOA阻性电流提取原理,然后对其进行了数学推导,并基于Simulink仿真平台对提取原理的正确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证明该方法的正确性|通过改变阀片的非线性系数来仿真MOA老化的场景,仿真结果符合MOA实际运行的情况,进一步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
甲醇制烯烃产品分布影响规律研究
张世杰,吴秀章,关丰忠,文尧顺
煤炭工程. 2018, 50(2):  128-32.  doi:10.11799/ce201802034
摘要 ( 789 )   PDF (1230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甲醇制烯烃的主要产品为乙烯、丙烯为主的低碳烯烃,因此研究反应条件对产品气分布的影响对于提高双烯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60wt/a工业化MTO装置,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定碳、藏量和循环量等反应条件对产品气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能够显著提高双烯选择性,同时甲烷含量跟随上升,但当温度>490℃时,乙炔含量明显上升,对后续分离过程不利。低压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提高乙烯选择性。较高的再生定碳能够提高双烯选择性,降低C4及C+5组分的收率,应将定碳控制在2%以上已获得最大的双烯收率。藏量与循环量影响催化剂停留时间分布,较大的循环量有利于多产乙烯。
阜康西部矿区煤层气井产能地质影响因素分析
石永霞,陈星,赵彦文,等
煤炭工程. 2018, 50(2):  133-136.  doi:10.11799/ce201802035
摘要 ( 709 )   PDF (1459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阜康西部矿区构造上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博格达山山前断褶带,阜康向斜的仰起端。文章结合区内40余口井的测井、录井、分析化验、地震和排采数据等资料,以八道湾组A2煤层为例,通过统计、回归和对比分析方法,分析区内煤层气井产能地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埋深、厚度、含气性、渗透率以及构造位置是影响区内煤层气井产能主控因素,针对不同井场进行排采制度的优化,以指导区内煤层气井的合理排采。同时,为后期的井位部署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煤层气井压裂造缝效果评价
黄聿铭,郑文龙
煤炭工程. 2018, 50(2):  137-141.  doi:10.11799/ce201802036
摘要 ( 585 )   PDF (1277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煤层气井压裂造缝效果评价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评价体系及行业标准,因此针对煤储层以及煤气井水力压裂特殊性,有必要对水力压裂造缝效果展开研究评价。文章从影响压裂造缝效果的天然因素与技术因素出发,初步选定以煤岩坚固性系数-F系数、埋藏深度(H)、天然裂隙条数(N)、长度(l)、宽度(w)、压裂的泵量(Q)、压裂压力(P)、压裂时间(T)及压裂液粘度(AV)10个指标进行分析,并基于100个样本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在10个评价指标中提取可解释68%的信息量的3个主成分,分别为煤储层力学因素、天然裂隙因素、水力压裂技术因素,最后依据主成分得分加权求和以科学预测煤储层压裂效果最佳时各项指标取值,为今后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基于ANSYS的刚性罐道结构挠度研究
王喆,张新
煤炭工程. 2018, 50(2):  142-144.  doi:10.11799/ce201802037
摘要 ( 560 )   PDF (1250KB) ( 1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直观的体现罐耳与罐道发生相对运动时刚性罐道的挠度变化规律,针对罐道、罐道梁结构的简支梁模型,三跨连续梁模型以及空间网格结构模型,使用ANSYS进行瞬态动力学仿真。模拟了水平力匀速经过一根罐道的状态,做出了各模型随移动载荷作用位置变化的挠度曲线,并进行对比。发现简支梁模型挠度最大,空间网格模型的挠度峰值略小于三跨连续梁模型,在移动载荷作用点处的挠度值变化的幅度明显小于三跨连续梁模型,但是挠度值的波动较大。
装备技术
采煤机摇臂升降液压系统仿真分析及优化
丁永成
煤炭工程. 2018, 50(2):  145-147.  doi:10.11799/ce201802038
摘要 ( 1006 )   PDF (1277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对采用定量泵+负载敏感多路阀的采煤机摇臂液压系统的性能及回路中抗衡阀的研究较少的问题,文章以久益公司的7LS6型采煤机为例,对采煤机摇臂升降液压系统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摇臂升降液压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研究了摇臂升降回路的性能,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可靠。在此基础上,分析抗衡阀对回路压力损失的影响,合理选择抗衡阀可以满足回路的背压需求,并降低摇臂升降液压系统的压力损失,有助于采煤机摇臂升降液压系统的进一步改进。
矿用锂电池无轨胶轮运人车设计
李亭洁
煤炭工程. 2018, 50(2):  148-150.  doi:10.11799/ce201802039
摘要 ( 1007 )   PDF (1734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传统防爆柴油机车普遍存在的噪音大、高污染、高能耗等问题,介绍了一种矿用防爆锂电池无轨胶轮运人车的总体设计思路和方案,并详细阐述了该新型矿用新能源车的整体结构和相关技术特点。对整车的底盘总成、驱动系统、电气系统、制动系统、转向助力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介绍。通过详细的现场测试和国家标准的矿用无轨胶轮车试验台的检测,结果表明整车的各项技术及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符合国家煤矿安全标准和防爆认证的各项要求。
大坡度支架搬运车的开发和应用
柳玉龙
煤炭工程. 2018, 50(2):  151-152.  doi:10.11799/ce201802040
摘要 ( 918 )   PDF (1192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促进无轨辅助运输方式的发展,提升煤矿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文章介绍了无轨辅助运输在煤矿辅助运输中的地位和无轨辅助运输车辆的运行特点,研究了车辆与路面的摩擦系数、车辆的最大爬坡度及影响因子,探讨了大坡度车使用的坡道管理,阐述大坡度支架搬运车的开发特点、全液压轮边驱动的驱动方式、下坡稳速装置和弹簧制动液压释放的制动方式,并对该车在矿上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说明,最后对大坡度辅助运输车辆车辆的开发提出了宝贵经验,给出了重型车辆和轻型车辆的安全运行坡度。
工程管理
基于“一带一路”内外煤炭资源协同开发的思考
马宝清
煤炭工程. 2018, 50(2):  153-156.  doi:10.11799/ce201802041
摘要 ( 862 )   PDF (1106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我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发煤炭资源的优势两个方面论述了“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可为我国的煤炭工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证实煤炭资源量共计4769亿t,占全球的53.49%|煤种多样,并蕴藏我国工业发展紧缺的优质焦煤。不同的经济走廊具有煤炭资源特点,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也不尽相同,根据我国煤炭资源的构成及煤炭工业体系的特点,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煤炭资源分布特点,提出高效、清洁地开发国外优质的煤炭资源,有效输出我国的煤炭开采技术及装备、工程服务与管理,通过内外一盘棋的统筹布局,实现我国煤炭工业在国内外之间的协同开发。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我国煤炭企业科技发展策略探讨
郭煜东
煤炭工程. 2018, 50(2):  157-159.  doi:10.11799/ce201802042
摘要 ( 678 )   PDF (1083KB) ( 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介绍了我国煤炭工业科技发展现状|结合煤炭企业科技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分析了煤炭企业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我国煤炭企业科技发展的思路、方向和措施。分析后指出:煤炭企业需要根据各自基础条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科技发展策略,确定科技发展思路和方向,通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培育科技人才队伍、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等措施,实现煤炭企业科技进步和转型升级发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