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培森,林东才. 沿空留巷技术研究[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4.
[2] 孙恒虎,赵炳利. 沿空留巷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
[3] 陈勇. 沿空留巷围岩结构运动稳定机理与控制研究[D].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2012.
[4] 周保精. 充填体-围岩协调变形机制与沿空留巷技术研究[D].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2012.
[5] 郭育光,柏建彪,侯朝炯. 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主要参数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2,20(4): 47-51.
[6] 漆泰岳. 沿空留巷整体浇注护巷带主要参数及其适应性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9(2): 66-71.
[7] 黄艳利,张吉雄,巨峰. 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及矿压显现规律[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21(8): 33-37.
[8] 翟新献,周英,梁西京. 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与顶板岩层的相互作用研究[J]. 煤矿设计,1998,15(8): 6-8.
[9] 魏学松. 卧龙湖矿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2008.
[10] 常传强,赵胜勇,洪金岭,郭利. 综采工作面上平巷沿空留巷巷帮充填技术[J]. 煤炭技术,2010,18(9): 4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