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胜局,段清兵,何国锋,等.神府煤水煤浆管道输送试验研究[J].洁净煤技术, 2014, (5):36-39
[2]于良,金凤君,张兵.中国煤炭运输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J].铁道经济研究, 2006, (5):38-41
[3]高卫东,姜巍.中国煤炭资源供应格局演变及流动路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2):9-14
[4]李培芳,刘芳圃.我国长距离管道输煤的发展前景[J].煤炭科学技术, 1992, (10):13-15
[5]吕涛,张宏,聂锐,等.中国煤炭输配格局及优化战略[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63-67
[6]韩兵.管道输煤现状及黑山煤矿管道输煤可行性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 2014, (8):73-76
[7]李璐.管道输煤概况及其环境效益[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27):145
[8]许振良,姜威.浆体颗粒粒径对浆体管道输送压力损失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12):1617-1619
[9]杨志鹏.管道输煤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4, (2):25-26
[10]陈洁,李马锁.神渭煤浆管道输送系统介绍[J].科技视界, 2016, (6):287-303
[11]丁玉琪.管道输煤概述[J].煤炭工程, 1982, (12):41-44
[12]EJ.Wasp.固体物料的浆体管道输送[M].水利出版社:北京, 1984, :92-94
[13]费祥俊,马妍,韩文亮.固液两相非均质流管道输送稳定性评判标准的研究[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 2014, (3):1-3
[14]李鹏程,韩文亮,田龙.高浓度管道输送参数计算模型的研究[J].金属矿山, 2005, (4):60-62,66
[15]费祥俊.煤浆管道输送参数的计算模型[J].煤炭学报, 1991, 1(1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