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宝杨, 邓志刚, 赵善坤,等. 上行开采过程中危险源分析及现场验证[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6, 12(s2):863-869.
[2] YUE Junwen. 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矿压多元控制技术[J]. 煤矿安全, 47(8).
[3] 刘飞. 上行开采覆岩运移规律与回采巷道 位置优化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 2015.
[5] 张宏伟, 韩军, 海立鑫,等. 近距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3, 30(1):63-67.
[5]邵小平, 武军涛, 张嘉凡,等. 上行开采覆岩裂隙演化规律与层间岩层稳定性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16, 44(9):61-66.
[6] 张恩强, 张建忠, 刘金辉. 煤矿上行开采覆岩运动规律研究[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1(3):258-262.
[7] 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8] 钱鸣高,缪协兴,许家林等.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9] 何满朝,孙晓明.中国煤矿软岩巷道工程支护设计与施工指南[M].科学出版社,2004.
[10] 何满朝,袁和生等.中国煤矿锚杆支护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4.
[11] 李洪志.中国煤矿膨胀性软岩力学化学行为及支护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博士论文,1995.
[12] 何满朝,景海河,孙晓明.软岩工程力学[M].科学出版社,2002.
[13] 何满朝,邹正盛,邹友锋.软岩巷道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3.
[14] 苏亚峰. 上行开采采动破裂围岩巷道失稳及安全控制技术研究[D]. 安徽理工大学, 2016.
[15] 李崇. 上行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J]. 煤炭工程, 2007(7):4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