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聂百胜, 何学秋, 王恩元.煤的表面自由能及应用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0, 31(4):346-348
[2]李子文, 林柏泉, 郝志勇, 等.煤体孔径分布特征及其对瓦斯吸附的影响[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3, 42(6):1047-1053
[3] 孙丽娟.不同煤阶软硬煤的吸附—解吸规律及应用[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
[4] 李希建.贵州突出煤理化特性及其对甲烷吸附的分子模拟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 2013.
[5]周来, 冯启言, 秦勇.和在煤基质表面竞争吸附的热力学分析[J].煤炭学报, 2011, 36(8):1307-1311
[6] 张世杰, 李成武, 丁翠,等. 煤表面分子片段模型与瓦斯吸附分子力学模拟[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0, 30(1):88-91.
[7]赵志根, 唐修义.对煤吸附甲烷的方程的讨论[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1(1):1-4
[8]王兆之, 田家宇, 梁恒, 等.粉末活性炭吸附水中苯的热力学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0, 42(12):1892-18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