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杨明,高建良,冯普金.U型和Y型通风采空区瓦斯分布数值模拟[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12(05):227-230. | 
																													
																							| [2] | 崔益源. 基于示踪气体测量技术的采空区漏风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 | 
																													
																							| [3] | 张学博, 程红军. SF6示踪气体测定漏风技术若干问题探讨与应用[J]. 煤矿现代化, 2014(6):62-65. | 
																													
																							| [4] | 王海燕, 冯超, 耿兰. 基于能位测定和示踪检测法的地下煤火漏风状态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4,10(01):118-123. | 
																													
																							| [5] | 张睿卿. U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漏风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7. | 
																													
																							| [6] | 邵炜航. 基于网络解算的采空区漏风分析可视化实现[D].陕西:西安科技大学,2011. | 
																													
																							| [7] | 李凯博,陈龙.基于示踪技术的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漏风风速研究[J].煤炭与化工, 2018,41(10):104-107. | 
																													
																							| [8] | 秦汝祥,陈凯,戴广龙,郁亚楠.采空区三维漏风路径示踪测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15(05):34-38. | 
																													
																							| [9] | 李迎春,杨胜强,张帅.基于示踪气体采空区漏风通道定性识别[J].煤矿安全, 2013,44(01):185-188. | 
																													
																							| [10] | 李宗翔,刘汉武,刘宇.工作面与采空区漏风交换风量测算方法[J].煤炭学报,2018,43(08):2256-2260. | 
																													
																							| [11] | 郝朝瑜,王继仁,王雪峰.基于试验与数值模拟的采空区氧化带漏风量的反演计算[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07):18-23. | 
																													
																							| [12] | 黎经雷,牛会永,鲁义.风速对近距离煤层采空区漏风及煤自燃影响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 2019,47(03):156-162. | 
																													
																							| [13] | 秦跃平,杨小彬,刘伟.采空区自然发火数值模拟[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5,3. | 
																													
																							| [14] | 王海燕,田垚,高瑞浩.采动条件下火区有害气体运移特征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6,44(10):29-33. WANG Haiyan, Tian Yao, Gao Ruihao. Analysis on migration features of harmful gas in coal fire zone under mining condition [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44(10):29-33. | 
																													
																							| [15] | 王海燕,徐祚卉,张敏敏.地质条件和地表风对煤火蔓延特征的影响研究[J].中国煤炭,2018,44(04):106-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