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汤家轩, 刘具, 梁跃强, 程坤, 张锟.十四五”时期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思考[J].中国煤炭, 2021, 47(10):6-10[2]张农, 陈红, 陈瑶.千米深井高地压软岩巷道沿空留巷工程案例[J].煤炭学报, 2015, 40(03):494-501[3]康永水, 耿志, 刘泉声等.我国软岩大变形灾害控制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J].岩土力学, 2022, 43(08):2035-2059[4]侯朝炯.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7, 46(05):970-978[5]康红普.我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发展年及展望[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1, 40(01):1-30[6]李学华, 姚强岭, 张农.软岩巷道破裂特征与分阶段分区域控制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9, 38(05):618-623[7]徐涛, 张国华, 代少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与分区控制技术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 2023, 43(05):37-42[8]唐建新, 王艳磊, 舒国钧, 等.高应力“三软”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破坏机制及控制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8, 35(03):449-456[9]王羽扬, 刘勇, 王沉等.深井软岩巷道底鼓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1, 17(S1):411-418[10]李为腾, 李术才, 玄超, 等.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失效机制及控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09):1836-1848[11]赵呈星, 李英明, 刘刚等.深部软岩巷道围岩支护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 2022, 50(04):76-84[12]孙闯, 张向东, 李永靖.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分析[J].岩土力学, 2013, 34(9):2601-2607[13]王沉, 屠世浩, 李召鑫, 等.深部“三软”煤层回采巷道断面优化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5, 44(1):9-15[14]宋朝部.松软厚煤层区段煤柱留设宽度研究[J/OL].煤炭科学技术:1-6[2023-06-09].[J].煤炭科学技术, 2023, 06(09):1-6[15]何文瑞, 何富连, 陈冬冬, 等.坚硬厚基本顶特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煤柱宽度与围岩控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20, 37(02):349-358[16]谷超, 李晓斌, 王普, 等.不同煤柱宽度厚煤层沿空掘巷围岩变形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 2021, 41(08):31-35[17]杨虎, 蒲平武.厚煤层留窄煤柱沿空掘巷技术研究与讨论[J].煤炭科学技术, 2021, 49(S2):67-70[18]钱鸣高.采场上覆岩层岩体结构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矿业学院学报, 1982,1982(02):6-16.[19]龙驭球.弹性基地梁的计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6-12.[20]马念杰, 赵希栋, 赵志强等.深部采动巷道顶板稳定性分析与控制[J].煤炭学报, 2015, 40(10):2287-2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