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康红普,王国法,姜鹏飞,等.煤矿千米深井围岩控制及智能开采技术构想[J].煤炭学报, 2018, 43(7):1789-1800
[2]闫少宏, 徐刚, 范志忠.我国综合机械化开采 年发展历程与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 2021, 49(11):1-9
[3]王国法.煤炭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与装备发展[J].煤炭科学技术, 2013, 41(9):44-48
[4]王国法, 张金虎, 徐亚军, 等.深井厚煤层长工作面支护应力特性及分区协同控制技术[J].煤炭学报, 2021, 46(3):763-773
[5]王国法,庞义辉,李明忠,等.超大采高工作面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作用关系[J].煤炭学报, 2017, 42(2):518-526
[6]潘一山,高学鹏,王 伟,等.冲击地压矿井综采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液压支架研究[J] [J].煤炭科学技术, 2021, 49(6):1-12
[7]朱永战,周玉乾,李延波.液压支架整架抗冲击性能分析[J].煤炭技术, 2019, 38(6):164-166
[8]任怀伟, 杜毅博, 侯刚.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围岩自适应支护控制方法[J].煤炭科学技术, 2018, 46(1):150-155
[9]徐亚军, 张坤, 李丁一, 张德生.超前支架自适应支护理论与应用[J].煤炭学报, 2020, 45(10):3615-3624
[10]曾庆良,徐鹏辉,孟昭胜,万丽荣.冲击载荷下四柱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动态响应分析[J/OL].煤炭科学技术. https://doi.org/10.13199/j.cnki.cst.2022-0975
[11]谢云跃,孟昭胜,曾庆良,等.深井冲击载荷下液压支架底板比压分布特性[J].煤炭学报, 2020, 45(3):982-989
[12]李强, 潘德文.履带行走式液压支架立柱动态特性分析[J].控制工程, 2019, 26(01):73-79
[13]翟国栋, 徐晨, 朱仰招, 等.液压支架立柱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特性研究[J].煤炭技术, 2018, 37(3):266-268
[14]万丽荣, 刘鹏, 孟昭胜, 等.特大采高液压支架底板比压分析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7(5):34-39
[15]梁利闯,田嘉劲,郑辉,等.冲击载荷作用下液压支架的力传递分析[J].煤炭学报, 2015, 40(11):2522-2527
[16]徐伟.冲击载荷下液压支架立柱的受载特性研究[J].煤矿机械, 2021, 42(2):63-66
[17]赵忠辉, 姜金球, 王勇, 等.立柱在冲击动载荷作用下的动应力及冲击力分析[J].煤矿机械, 2010, 31(8):118-119
[18]张德生,任怀伟,何明,等.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内外加载支护对比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 2019, 47(11):135-142
[19]万丽荣,刘鹏,孟昭胜,等.特大采高液压支架底板比压分析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7(5):34-39
[20]徐亚军,王国法,刘业献.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承载特性及其适应性研究[J].煤炭学报, 2016, 41(8):2113-2120
[21]刘欣科, 赵忠辉, 赵锐.冲击载荷作用下液压支架立柱动态特性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 2012, 40(12):6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