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泉声,高玮,袁亮.煤矿深部岩巷稳定控制理论与支护技术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 何满潮,谢和平,彭苏萍,等.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16):6-16.[3] 何满潮,李乾,蔡健,等.兴安煤矿深部返修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06,(12):10-13. [4] 刘文涛,何满潮,齐干,等.深部全煤巷道锚网耦合支护技术应用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03):24-28.[5] 谭云亮,宁建国,赵同斌.深部巷道围岩破坏及控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6] 余伟健,高谦,张周平,等.深埋大跨度软岩硐室让压支护设计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01):45-52.[7] 郭忠平,李光证,黄万朋.采动应力作用下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J].煤矿安全.2008,(7):68-70.[8] 何满朝,孙晓明.中国煤矿软岩巷道工程支护设计与施工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 钱鸣高,石平五,许家林.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10] 董方庭,宋宏伟,郭志宏,等.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J].煤炭学报.1994,(01):22-32.[11] 李伟,秦忠诚,袁秋新,等.不同围岩条件下锚杆支护参数研究[J].煤.2002,(6):17-19.[12] 范明建.锚杆预应力与巷道支护效果的关系研究[J].北京:煤炭科学总院,2007.[13] 康红普,姜铁明,高富强.预应力锚杆支护参数的设计[J].煤炭学报.2008,(7):721-726.[14]王飞虎.地下洞室预应力锚杆支护机理及设计参数确定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1:16-19.[15]陈金宇.采动影响下28变电所耦合加固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08:37-39.[16]陈金宇,谢文兵,赵晨光.斜井巷道锚注加固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7,35(7):5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