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振英. 风沙区采煤塌陷裂缝对土壤物理及水分特性影响研究[D]. 河南理工大学, 2017. [2] 张强, 姚玉璧, 李耀辉, 等. 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减灾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2015,30(02):196-213. [3] 姚强岭, 汤传金, 刘梓昌. 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矿区煤水共采问题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 2021,49(12):225-232. [4] 赵同谦, 郭晓明, 徐华山. 采煤沉陷区耕地土壤肥力特征及其空间异质性[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6(05):588-592. [5] 智国军, 刘润, 杨瑞刚, 等. 万利一矿煤层群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J]. 煤炭工程, 2021,53(10):106-110. [6] 李凤明, 白国良, 韩科明. 木里矿区生态环境受损特征及治理方法研究[J]. 煤炭工程, 2021,53(10):116-121. [7] 聂俊丽. 基于地质雷达技术的采煤对浅部地层含水量影响规律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4. [8] 邹慧. 神东风积沙区煤炭开采对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的影响[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4. [9] 张伟. 陇东地区典型矿井煤炭开采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J]. 煤炭工程, 2021,53(S1):26-29.[10] 张发旺, 侯新伟, 韩占涛, 等. 采煤塌陷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效应及保护技术[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19(03):67-70.[11] 姚国征, 丁国栋, 臧荫桐, 等. 基于判别、因子分析的采煤沉陷风沙区土壤质量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28(07):200-207.[12] 杜华栋, 赵晓光, 张勇, 等. 榆神府覆沙矿区采煤塌陷地表层土壤理化性质演变[J]. 土壤, 2017,49(04):770-775.[13] 李俊刚, 闫庆武, 熊集兵, 等. 贵州省煤矿区植被指数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32(03):374-378.[14] 程林森, 雷少刚, 卞正富. 半干旱区煤炭开采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32(02):219-223.[15] Zhang K, Li H, Han J, et al. Understanding of mineral change mechanisms in coal mine groundwater reservoir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effluent water quality: a experimental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1,8(1):154-167.[16] 王健. 半干旱区采煤塌陷对沙质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17] 张延旭. 西部煤炭开采对土壤环境影响及微生物修复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18] 李阳, 郑刘根, 程桦, 等. 采煤沉陷区表层土壤氮、磷和有机质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5,37(10):52-57.[19] 臧荫桐, 汪季, 丁国栋, 等. 采煤沉陷后风沙土理化性质变化及其评价研究[J]. 土壤学报, 2010,47(02):262-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