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宝东, 滕霄云, 张 帆, 等.年中国能源供需形势研判[J].中国煤炭, 2024, 50(04):20-26
[2]付文刚, 关洪峰, 石勇, 等.近距离煤层上部工作面煤柱破坏及氧化特性研究[J].煤炭工程, 2024, 56(04):67-72
[3]邓 军,张 敏,雷昌奎等.不同变质程度煤自燃特性及低温氧化动力学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1, 21(01):94-100
[4]袁 亮,吴劲松,杨 科.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关键技术与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23, 40(05):861-868
[5]秦波涛,蒋文婕,史全林等.矿井粉煤灰基防灭火技术研究进展[J].煤炭科学技术, 2023, 51(01):329-342
[6]王雪峰,邓汉忠,邓存宝等.煤自燃阻化剂选择及喷洒工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 23(10):105-109
[7]李立功,张晓雨,李超等.考虑孔径分布的低渗透煤层气体渗透率计算模型[J].煤炭学报, 2019, 44(04):1161-1168
[8]张延松,解庆鑫,孟祥豹等.煤层预注阻化液防治煤自然发火的实验研究[J].煤炭工程, 2018, 50(11):87-90
[9]高志新, 徐效栋, 陈玉, 等.改性示踪阻化液的渗润-阻化性能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 2024, 44(10):174-180
[10]朱传奇, 王磊, 张宇, 等.含水率对松软煤体波速及破坏特征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 2024, 45(11):1-15
[11]金志豪, 李远, 栾亚伟, 等.动静荷载下煤岩体应力波传播与衰减特征[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55(09):3469-3479
[12]刘佳佳, 张云龙, 杨迪, 等.基于压汞-氮吸附-核磁共振法的中低阶煤孔裂隙联合表征[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2024, 43(6):1-15
[13]Zhan M, Sun L, Cheng W, 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coal seam moisturizing inhibitor and mechanism of preventing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J].Energy, 2024, 291(13):3-12
[14]岳基伟, 王兆丰, 陈金生, 等.用水敏指示剂快速测定重塑煤体渗吸高度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7, 27(11):126-131
[15]解兴智, 傅 贵.煤润湿性测量方法的探讨[J].煤炭科学技术, 2004, 32(2):65-68
[16]杨亚璞, 陈明义, 田富超, 等.基于水蒸气吸附模型的低阶煤与高阶煤吸附水特性差异研究[J].煤矿安全, 2021, 52(04):7-12
[17]张春泉, 张海军, 徐明, 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强化低阶煤煤泥浮选行为试验研究[J].煤炭工程, 2020, 52(03):147-151
[18]郑万成.小煤柱条件下煤自燃阻化封堵材料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2021.
[19]程卫民, 周 刚, 陈连军, 等.我国煤矿粉尘防治理论与技术年研究进展及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 2020, 48(02):1-20
[20]李 振, 余奕睿, 王红伟, 等.承压破碎无烟煤气体渗透特性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4, 52(03):1-13
[21]王霞, 冯子军.热力耦合作用下长焰煤的热变形规律试验研究[J].煤炭工程, 2021, 53(06):135-139
[22]王刚, 李胜鹏, 刘义鑫, 等.真三轴下注水条件对煤体超声波传播特性影响规律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2, 41(11):2225-2239
[23]左建平, 吴根水.深部底板水锤突水效应及递进–导升力学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4, 43(08):1852-1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