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彭苏萍, 张博, 王佟.我国煤炭资源“井”字形分布特征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9):29-35
[2]徐跃.煤炭市场供需失衡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煤炭, 2022, 48(10):26-31
[3]谢和平, 王金华, 王国法, 等.2018.煤炭革命新理念与煤炭科技发展构想[J].煤炭学报, 43(05):1187-1197.
[4]H Liu, Z Liu.Recycling utilization patterns of coal mining waste in China[J].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 2010, 54(12):1331-1340
[5]国经贸资源[1999]1005号,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政策要点(S).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文件, 1999.
[6]杜雪虹, 刘芳池, 李向东.煤矸石淋溶液重金属释放规律与生物毒性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 2022, 50(10):259-268
[7]尚誉.煤矸石堆积区周边土壤对植物的毒性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81.2021.
[8]刘辉, 吴超, 阳富强, 等.红外热像技术探测硫化矿石自燃火源的影响因素及其解决方法[J].科技导报, 2010, 28(02):91-95
[9]董红娟, 刘亚琳, 熊青青, 等.基于浓度监测的煤矸石场自燃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能源环境保护, 2022, 36(05):71-76
[10]翟小伟, 马灵军, 朱国忠, 等.煤矿矸石场自燃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J].煤炭科学技术, 2015, 43(04):53-56
[11]何骞, 肖旸, 杨蒙, 等.矸石场自燃防治技术及综合治理模式发展趋势[J].煤矿安全, 2020, 51(08):220-226
[12]裴韶华.测氡法在霍尔辛赫煤矿矸石场火源位置探测中的应用[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8, 31(05):56-57
[13]韩秀清, 朱瑞杰, 李凯.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矸石场治理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 2023, 35(02):141-143
[14]王亚文, 王晓军, 王兵, 等.基于系统测温的矸石场自燃状况评估方法[J].煤矿安全, 2017, 48(09):167-170
[15]王文才, 王俊峰, 孙守山, 等.钻孔测温定位技术在井下火源位置探测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 2012, 43(09):132-135
[16]张辛亥, 秦政, 卢苗苗, 等.温度对煤岩磁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煤矿安全, 2018, 49(12):27-30
[17]邵振鲁, 王德明, 王雁鸣.煤田火灾探测方法研究进展[J].煤矿安全, 2012, 43(08):189-192
[18]郭军, 刘华, 金彦, 等.地下煤自燃隐蔽火源探测方法综述及新技术展望[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08):111-119
[19]李祥春, 张琪, 安振兴, 等.不同煤体电性参数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21, 50(03):570-578
[20]陈立, 张英华, 侯玮, 等.不同温度下可溶有机质对煤电阻率的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9, 51(04):153-162
[21]黄小年, 郭高峰, 张本涛.综合物探技术在隧道勘察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 2022, 67(05):22-25
[22]施龙青, 高卫富, 翟培合, 等.三维电法在工作面底板富水区探测及注浆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 2015, 47(11):54-57
[23]牟义, 李卫伟, 高卫富.分布式高密度电法探测浅埋深采空区试验研究[J].煤炭工程, 2019, 51(9):152-157
[24]谢世英, 张永贵, 裴桂淼, 等.高密度电法在露天矿含水边坡探测中的应用研究[J].煤炭工程, 2021, 53(8):110-114
[25]张洪.煤矿采空区与火烧空区高密度电法探测模拟[J].煤矿安全, 2023, 54(06):76-83
[26]强洋洋, 段瑞锋, 田靖, 等.高密度电法三维反演分析-以陕西凤翔实测数据为例[J].陕西地质, 2023, 41(01):83-88
[27]赵杨杉, 姜杰, 晏雁, 等.组合三维与真三维高密度电法探测对比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 2022, 34(10):66-70
[28]Yanfu Qi, Xiu Li, Xu Jing, et al.3-D forward modelling for DC resistivity method based on smooth multiscale finite-element algorithm[J]. Geophys. J. Int. (2023) 234, 1401-1411.
[29]施庆国.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和三维有限差分正演计算[D].吉林大学, 2012.
[30]王钧, 朱国维.基于软件的三维高密度电法成像效果分析[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2, 19(01):117-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