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关于本刊
投稿须知
过刊浏览
期刊征订
广告服务
业务介绍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关于本刊
理事会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栏目介绍
处理流程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3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1-12-10
上一期
下一期
设计技术
露天煤矿相邻条区间转向方式研究
姬长生
煤炭工程. 2011, 43(12): 1-3. doi:
摘要
(
608
)
PDF
(972KB) (
8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分析了平坦地形、近水平、缓倾斜赋存的大型露天煤矿分区开采时相邻条区间的直角缓帮、扇形、重新拉沟三种转向方式及其特点,推荐优先采用扇形转向方式进行条区间的过渡。当采用重新拉沟方式转向时,反向重新拉沟方式优于同向重新拉沟,并对一定工作帮坡角、采深、工作线长度条件下两种不同的拉沟位置产生的重复剥离量、内排空间、基建工程量等进行了计算。关键词:露天煤矿,相邻条区,转向方式。
水体下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技术研究
余学义
煤炭工程. 2011, 43(12): 4-7. doi:
摘要
(
626
)
PDF
(1521KB) (
7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具有他的特殊性,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分析华亭矿区陈家沟煤矿开采、地形等条件的基础上,选择井下仰深孔高压输水、内置式输气、双端封堵、均压测漏设备,进行陈家沟煤矿分层综放开采工作面3201、3202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观测,观测的最大裂采比为11.39;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和地表裂缝观测成果,分析给出适合陈家沟煤矿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条件下的河下开采安全煤岩柱厚度计算公式。研究成果为华亭矿区水体下安全开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自然高差Δh与斜面双轨中心距的关系
王刚,杨真,黄成成,童兵
煤炭工程. 2011, 43(12): 8-9. doi:
摘要
(
566
)
PDF
(535KB) (
6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通过研究采矿工程设计手册中关于双道起坡自然高差的计算过程,发现 的计算都是以双轨中心距的水平投影作为计算的基础。没有找到实际的双轨中心距和角度、线路的空间关系。而 又是一个很重要的中间参数,影响着高低道最大高差 的计算、竖曲线半径的选择等。本文主要把 的计算和实际的双轨中心距建立关系,求出准确的 。这样的得出的设计图会更加准确,可以更好的指导生产。
瓦斯抽排孔最佳孔位设计研究
唐瑞林
煤炭工程. 2011, 43(12): 10-11. doi:
摘要
(
641
)
PDF
(1277KB) (
6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本文从岩层移动和变形特征的角度提出了瓦斯抽排孔设计的最佳三角形区域,并以淮南某矿地面抽排孔抽采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其实际孔位与抽排效果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实际最佳抽排孔位置,并与提出的最佳三角区作对比,判断分析设计是否正确。该设计方法可以得到每个抽排孔所能控制的瓦斯排放区域以及其合理设计密度,为日后抽排孔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作用,同时节省钻孔开支,提高瓦斯抽采效益。
石圪节煤矿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工作面合理错距研究
付金强
煤炭工程. 2011, 43(12): 12-14. doi:
摘要
(
692
)
PDF
(1011KB) (
5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针对石圪节煤矿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工作面的生产条件,通过理论初算及现场实测数据的分析,最终确定了合理工作面错距的留设。提出确定近距离煤层工作面合理错距留设的问题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研究表明合理开采错距的确定:1)据煤矿地质及煤岩物理力学特性采用现有矿压理论初定工作面错距;2)结合现场实测分析层间应力分布影响区域的范围最终确定合理工作面错距。
新型移动变电站冗余保护系统
王霞
煤炭工程. 2011, 43(12): 15-16. doi:
摘要
(
623
)
PDF
(825KB) (
6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本文介绍了应用于移动变电站的双DSP移动变电站冗余保护系统,该系统采用时钟同步技术,由判决模块实现系统的容错处理。经过调试,不仅可以实现两DSP分担处理传感器信号的功能,即在两芯片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其中一芯片处理四路信号,另一芯片处理余下的四路信号;同时该设计还具有容错功能,当其中某一芯片出现故障而不能处理信号时,另一芯片将迅速做出反应并独立肩负起全部信号的处理任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引言:移动变电站具有供电灵活、寿命长等优点,但控制系统的失效也会给电力系统及用户带来重大损失。冗余是实现容错和提高可靠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控制系统来说,其本身的时间余量和程序空间余量都非常有限,故主要采用硬件冗余。为了提移动变电站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减少事故,采用DSP冗余来实现移动变电站控制系统的完善。不仅可以实现负载分担,还具有容错功能,在两芯片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各自处理自己的输入信号,当其中某一芯片出现故障而不能处理信号时,另一芯片独立承担全部处理任务,提高了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可靠性。
井下移动式制冷设备的选型与使用
吴亚非
煤炭工程. 2011, 43(12): 17-19. doi:
摘要
(
461
)
PDF
(399KB) (
6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井下移动式制冷设备常出现制冷量不足或不制冷的现象,本文从理论分析、计算入手,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合理选择和使用井下移动式制冷设备的思路。
鹤煤棚户区改造住宅套型设计浅析
董源红
煤炭工程. 2011, 43(12): 20-21. doi:
摘要
(
570
)
PDF
(892KB) (
6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通过煤矿棚户区住宅设计项目的实践,从户型结构、户型设计、新材料应用等方面论述了该类住宅各空间设计特点、空间尺度要求,探讨一种既能满足棚户区居民的家居需求,又力求达到较高舒适度的设计策略。
施工技术
亭南煤矿软岩巷道底臌机理及控制对策研究
吕强 陈方明 姜育林
煤炭工程. 2011, 43(12): 22-24. doi:
摘要
(
696
)
PDF
(1261KB) (
7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亭南煤矿软岩巷道底臌剧烈,最大底臌量达500mm,严重影响巷道的正常使用。本文运用工程地质学、软岩工程力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现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室内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西翼轨道大巷为例,对软岩巷道底臌变形机理及破坏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构造应力和膨胀性粘土矿物吸水膨胀是巷道底臌的主要原因,变形机理是塑性挤出型和膨胀型综合作用的复合型底臌,提出了反底拱+底角锚杆耦合支护技术结合防治水措施的底臌控制对策。现场应用效果良好,有效控制了巷道底臌。
高河矿主立井箕斗装载硐室快速施工技术实践
张正斌
煤炭工程. 2011, 43(12): 25-27. doi:
摘要
(
682
)
PDF
(941KB) (
10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针对高河矿主井箕斗装载硐室跨度12.2m,段高26.5m ,掘进断面 139.8m2的掘砌难题,提出了采用“分层导硐”施工方案和高强度锚网索喷加双层钢筋混凝土相结合的联合支护工艺,有效解决了该工程施工难、支护难的难题。本工程预计工期80天,提前一个月高质量完工,实际施工效率达到1702.95m3/月,硐室使用状况良好。
潘一东深井软岩巷道修复技术研究
沈景钊 杨张杰
煤炭工程. 2011, 43(12): 28-29. doi:
摘要
(
678
)
PDF
(869KB) (
5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针对潘一矿东区环形车场失修严重的问题,在现场观测的基础上,分析其破坏特征及其原因,提出采用锚网索和架棚分步联合支护技术进行巷道修复。工程实践表明,该套巷道修复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松软破碎煤层窄小煤柱巷道两帮移近量控制技术
赵鹏
煤炭工程. 2011, 43(12): 30-32. doi:
摘要
(
544
)
PDF
(1308KB) (
7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靖远煤业集团公司大水头煤矿在松软破碎煤层条件下,窄小煤柱巷道由于两帮移近量大,给安全带来重大隐患,造成回采前二次扩帮处理,增加了维修费用。本论文介绍了通过采取控制措施,使两帮移近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提高了安全性能,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和应用效果。
衰老矿井小块段工作面过联巷期间的顶板管理
柳云龙
煤炭工程. 2011, 43(12): 33-34. doi:
摘要
(
567
)
PDF
(709KB) (
9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 本文以残采块段Ⅱ378工作面过联巷为例,通过采取先控制后揭露的方法,解决了联巷顶板破碎、压力大、煤壁片帮等因素给回采带来的安全隐患。
深井巷道顶板破碎区注浆加固技术
李百林
煤炭工程. 2011, 43(12): 35-36. doi:
摘要
(
540
)
PDF
(1145KB) (
8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朱集煤矿岩石回风大巷顶板围岩变形破坏严重的特点,应用动态分步加固原理对支护方式及时机进行了分析。在实测的基础上,得出了巷道围岩的变形特点与围岩内部裂隙分布特征,针对此类问题采用锚索重点部位加强支护及围岩滞后注浆技术措施对围岩进行加固,该技术的应用在现场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冲击性岩层中巷道支护形式的探讨与实践
闫昕岭
煤炭工程. 2011, 43(12): 37-39. doi:
摘要
(
704
)
PDF
(969KB) (
5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矿井深部冲击性岩层中巷道支护的难题,结合平煤股份公司四矿三水平进风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冲击性岩层的表现特征,按冲击发生的时间提出了“现冲击”和“后冲击”的划分概念;对有后冲击现象岩石巷道可能的有效支护形式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比,对各种防冲支护、防冲组合支护的适用条件进行了相应界定;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地质条件和不同冲击强度下巷道防冲支护的选择标准。对影响岩巷冲击地压发生的巷道布置因素、岩层因素等也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设计时应注意的关键事项。通过综合防冲支护技术的应用,保证冲击性岩巷的安全施工和使用。
生产经验
大-重型化设备安全快速回撤系统稳定性研究与实践
蒙鹏科
煤炭工程. 2011, 43(12): 40-42. doi:
摘要
(
612
)
PDF
(1219KB) (
7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型化、重型化设备回撤系统的稳定及回撤工艺的合理,是保证工作面顺利接续、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的影响因素之一。采用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变形监测、分析的方法,对大断面回撤通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与优化,以此为基础优化了原有的回撤工序。现场应用表明,该支护与回撤工艺保证了工作面安全快速回撤,取得了显著的安全、经济效益。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对羊场湾大采高工作面设备的安全、快速回撤具有借鉴意义。
试论薄煤层的开采技术及提高块煤率的措施
碗东岭
煤炭工程. 2011, 43(12): 43-44. doi:
摘要
(
782
)
PDF
(366KB) (
6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薄煤层一直是矿井开采的薄弱环节。受到“工作面空间小,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系数低,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一小三低一大”的影响,难于实现矿井的高效高产。针对以上情况,本文笔者结合所在的鹤煤公司王河煤矿的实际,分析了薄煤层开采的特点,分析了薄煤层工作面的设备选择和工艺流程,强调要加强工作面的科学管理,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薄煤层开采的块煤率。从而提高薄煤层的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
倾斜长壁综放工作面快速回撤研究与实践
冯春喜
煤炭工程. 2011, 43(12): 45-46. doi:
摘要
(
595
)
PDF
(774KB) (
8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简述了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吴四圪堵煤矿在综放工作面回撤期间,充分借鉴国内外现代化矿井回撤的先进经验,创新回撤巷道布置,通过采用多通道方案和工艺,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快速和高效回撤,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使用性。
开区注液氮防灭火技术在羊场湾煤矿的研究与应用
董伟
煤炭工程. 2011, 43(12): 47-49. doi:
摘要
(
719
)
PDF
(1104KB) (
7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羊场湾煤矿所采煤层自然发火等级为Ⅰ级,属于易自燃煤层,最短自然发火周期仅为23天。因此,煤层自然发火严重威胁着羊场湾煤矿的安全生产。在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回采区间,通过实施开区注液氮防灭火技术后,有效地降低了采空区内温度和CO浓度,取得良好的防火效果。
同忻矿10kV变电所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改造
刘建斌
煤炭工程. 2011, 43(12): 50-52. doi:
摘要
(
646
)
PDF
(915KB) (
5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介绍国内传统的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根据所提的方案,对同忻煤矿10kV变电所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完全可以实现选线报警等功能,解决了同忻矿实际生产工作中的问题,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高位钻孔抽放采空区瓦斯技术在张集矿的应用
丁厚成
煤炭工程. 2011, 43(12): 53-55. doi:
摘要
(
723
)
PDF
(888KB) (
6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张集矿属于高瓦斯矿井,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且瓦斯来源主要是采空区瓦斯;以1111综采工作面为例,通过优化抽放参数,采用高位钻孔抽放采空区瓦斯;从1111综采工作面现场应用来看,采用高位钻孔抽放对采空区瓦斯效果良好,瓦斯抽放浓度高,瓦斯抽放量大,大大提高了瓦斯抽放率,能有效解决综采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抽放参数可在类似矿区加以推广应用,以利于矿区高瓦斯矿井的安全生产。
干扰床分选机在泉店选煤厂的应用
朱辉
煤炭工程. 2011, 43(12): 56-57. doi:
摘要
(
866
)
PDF
(762KB) (
5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文章简述了干扰床分选机在泉店选煤厂的使用情况,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分选效果。两台干扰床分选机提高了粗煤泥的处理量,但分选效果不佳。如果采用更好的分级设备来保证干扰床分选机的入料粒度范围,就能更好地发挥干扰床分选机的优势,完善该厂煤泥水处理工艺。
破碎机粉尘综合治理的探讨与实践
刘勇
煤炭工程. 2011, 43(12): 58-60. doi:
摘要
(
644
)
PDF
(865KB) (
6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本文立足国内破碎机的防尘实际,通过对综采工作面破碎机的产尘特性分析,利用除尘器抽尘净化、高压喷雾技术解决破碎机的粉尘问题,设计了吸尘罩,实现了KCS-180型湿式旋流除尘器与PLM3000型破碎机的配套使用,研究完成了适合破碎机产尘综合治理的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对阳煤一矿8710综采工作面破碎机粉尘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探讨
基于AutoCAD的FLAC3D地下工程快速建模方法研究
伍永平 高永刚 解盘石
煤炭工程. 2011, 43(12): 61-64. doi:
摘要
(
1282
)
PDF
(1839KB) (
7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FLAC3D网格建模主要采用命令驱动模式。在模型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的情况下,其建立三维网格模型的效率明显降低。针对采矿工程领域的数值模拟计算问题,研究了AutoCAD平面图形向FLAC3D模型转换的方法。利用AutoCAD建立了FLAC3D模型,并给出了详细的方法与步骤,实现了利用FLAC3D分析问题时方便、快捷地建立复杂地质模型。
煤泥岩锚杆索环形一体化支护技术及在马头门应用
苗艳虾
煤炭工程. 2011, 43(12): 65-67. doi:
摘要
(
611
)
PDF
(1479KB) (
7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辛置煤矿上跑蹄进风立井马头门由于所处岩层主要为泥岩和煤线,井筒淋水严重,同时受到附近巷道、硐室施工的扰动影响,发生大面积变形破坏。为了对其进行修复治理,结合马头门围岩破坏形式和国内外治理技术现状,提出了锚杆索环形一体化控制技术。采用数值模拟、工程类比等方法确定了注浆加固、高预应力锚杆索支护、U型钢架设、混凝土砌碹等技术有机结合的总体修复方案和具体支护参数,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修复加固效果。
千秋煤矿煤的单轴抗压强度与冲击能量指数关系
李宝富
煤炭工程. 2011, 43(12): 68-70. doi:
摘要
(
1211
)
PDF
(1046KB) (
6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搞清煤体强度对冲击地压防治的影响,通过试验研究了千秋煤矿二号煤层试样单轴抗压强度与冲击能量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煤样的冲击能量指数与单轴抗压强度呈较显著的线性关系。煤样的浸水软化试验证明煤的冲击能量指数随单轴抗压强度降低而减小。降低煤层的煤体强度可以消减煤的冲击倾向性,是防治冲击地压发生内因的有效措施。
基于突变理论的马家沟矿煤与瓦斯突出过程研究
徐阿猛
煤炭工程. 2011, 43(12): 71-73. doi:
摘要
(
643
)
PDF
(856KB) (
9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因此,它具有突变特性,从突变特性的角度来研究突出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卸压区安全宽度的几大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突变理论中的尖点突变模型,得出了煤与瓦斯突出过程的突变势函数。从突变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全过程。最后,以马家沟矿为例,应用突变理论对其突出规律进行解释。煤与瓦斯突出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完全可以采用突出理论来分析它。
基于区域瓦斯治理的钻爆抽一体化技术及应用
周超
煤炭工程. 2011, 43(12): 74-76. doi:
摘要
(
686
)
PDF
(1003KB) (
5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针对我国高瓦斯煤层赋存特点及目前煤矿区域瓦斯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论分析了煤与瓦斯耦合作用下爆生裂隙形成机理,开发了爆破抽放钻孔密封材料及配套注浆设备;采用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基于区域瓦斯治理的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的钻爆抽一体化卸压增透技术,利用爆破孔内爆生气体的尖劈、松爆和控制孔的控制、导向、排放瓦斯作用以及通过PD复合材料技术密封抽放钻孔的作业方式,达到整体卸压、增透、抽放瓦斯和消除突出的目的,并在国内有关矿井进行了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显著提高区域抽采效率,缩短区域抽采时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TBM巷道开挖卡机风险分析的围岩分类
刘放,黄兴,时凯
煤炭工程. 2011, 43(12): 77-79. doi:
摘要
(
876
)
PDF
(504KB) (
7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试图将TBM引入深部巷道建设。由于深部巷道围岩高应力与低强度的矛盾突出,开挖后围岩易产生挤压大变形,TBM极易发生卡机事故。围岩分类是一种快速、便捷的卡机风险分析途径,可方便工程师们快速预测、判断卡机状态,减少损失。在煤矿深部巷道围岩分类的基础上,借鉴QTBM模型的经验,考虑影响卡机的挤压变形的相关参数,选取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Rc、强度应力比、岩体完整性、岩石硬度四个指标,将TBM掘进条件下的深部巷道围岩划分为Ⅰ(好)、Ⅱ(较好)、Ⅲ(差)、Ⅳ(极差)四个类别,对每个类别均进行了岩体质量描述和岩种举例。最后建立围岩类别、挤压变形级别和卡机风险对照关系表,据此可定性预测TBM卡机风险。
基于AMESim的全液压钻机恒压变量泵控给进液压系统仿真分析
王敬国
煤炭工程. 2011, 43(12): 80-81. doi:
摘要
(
751
)
PDF
(955KB) (
8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AMESim对采用恒压变量泵控系统的全液压钻机的给进回路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了给进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得出了该系统的性能特征。
基于ANSYS的巷道顶板锚固系统托盘尺寸参数优化
刘少伟 张伟光 郑新旺
煤炭工程. 2011, 43(12): 82-84. doi:
摘要
(
656
)
PDF
(788KB) (
6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顶板锚固系统中由于托盘尺寸设计不合理导致其受损破坏以致锚固系统失效的现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静力分析模块对不同球壳高度和厚度的托盘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得出固定轴向载荷作用下托盘的合理尺寸参数。结合实际情况及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对相同球壳厚度不同球壳高度、相同球壳高度不同球壳厚度的托盘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出两种情况下影响托盘力学特征的主导因素,为托盘尺寸参数的优化提供依据。
影响岩体爆破质量因素的重要度分析
喻晓峰 周浪
煤炭工程. 2011, 43(12): 85-87. doi:
摘要
(
676
)
PDF
(500KB) (
6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是对各影响因素重要程度进行量化比较的一种有效工具。首先对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和灰色关联矩阵的计算进行了论述,然后在南宁市一个矿山和一个采石场进行了爆破质量实验,以实验数据为样本计算,得出了影响爆破块度分布因素的主次顺序。从计算结果可知,天然不可变因素即岩体裂隙分布状态对爆破块度起首要控制作用,然后才是主观可变因素即爆破参数中的炸药单耗、孔距、最小抵抗线(或排距)。控制爆破块度应控制主观可变因素,在矿山通过调节爆破参数,大块率下降了4%~8%,效果较为明显,因此灰关联为确定各影响因素重要度开辟出了一条简捷、有效的途径。
CO在煤表面物理吸附机理的模拟研究
邓军 吴康华 翟小伟 张燕妮 李培煊
煤炭工程. 2011, 43(12): 88-90. doi:
摘要
(
870
)
PDF
(528KB) (
6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选取CO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选取B3LYP/6-311基组,模拟研究CO在煤表面不同位置的吸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CO能够在煤体表面发生物理吸附,CO在羧基上吸附时,释放的吸附能约为151.17kJ/mol,说明吸附作用较强;而CO在煤表面其他位置吸附,吸附能为负值,说明CO需要从外界吸收部分能量才能发生吸附,也就是说,CO能够在氧化程度比较高或者高温区域附近的煤体表面吸附。
煤的孔隙和裂隙研究现状
程庆迎
煤炭工程. 2011, 43(12): 91-93. doi:
摘要
(
890
)
PDF
(802KB) (
7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的孔隙和裂隙对于研究瓦斯与水在煤中的赋存状态和流动特性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和综述了煤的孔隙大小分级、孔隙成因及分类,裂隙的分类,内生裂隙和外生裂隙的发育特征和影响其发育的因素,裂隙充填物的特性。
煤矸石的风化性质对煤矸石路用性能的影响
张雁
煤炭工程. 2011, 43(12): 94-96. doi:
摘要
(
994
)
PDF
(1259KB) (
5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三个产地的煤矸石和路用集料的室内物理、化学风化模拟试验和风化与未风化煤矸石的路用性能如坚固性、膨胀率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的测定对比试验,分析和研究煤矸石风化性质对煤矸石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风化作用后的煤矸石和集料的路用性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乌海煤矸石和集料在经过物理化学风化后,其稳定性较好,而其余煤矸石受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的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差;风化乌海煤矸石的坚固性、膨胀率和掺红粘土煤矸石路基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均能满足公路路基要求,而风化薛家湾和东胜煤矸石的坚固性、膨胀率和掺红粘土煤矸石路基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较低,不能满足路用性能的要求,乌海煤矸石和路用集料都能满足路用性能的要求。
新型微乳液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研究
贺兰鸿 解维伟 郭美玲 贺效威
煤炭工程. 2011, 43(12): 97-99. doi:
摘要
(
634
)
PDF
(1344KB) (
8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利用由柴油、表面活性剂、醇和水以一定比例复配而成的新型微乳液浮选捕收剂,对山西西曲瘦煤进行了系列浮选试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微乳液浮选捕收剂性能优良,稳定性好,选择性高。与柴油相比,使用微乳液做浮选捕收剂时,在精煤灰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提高精煤产率4~9%,从而提高了浮选效率,改善了浮选性能,大大节约柴油用量。
煤泥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分析
李宁
煤炭工程. 2011, 43(12): 100-101. doi:
摘要
(
665
)
PDF
(990KB) (
7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我国随着原煤入洗率提高,煤泥产量增加,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发展煤泥燃烧发电势在必行,通过介绍煤泥干燥脱水与煤泥管道泵送两种煤泥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对比分析两种工艺对煤泥燃烧发电的影响,得出煤泥干燥后与原煤掺混入炉燃烧以及高压泵送方式将煤泥通过管道泵送技术对锅炉进行喂料是煤泥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
混凝土井壁水化热对白垩侏罗系地层冻结壁的影响
许影
煤炭工程. 2011, 43(12): 102-105. doi:
摘要
(
629
)
PDF
(1257KB) (
8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现场实测结果,对内蒙东胜地区冻结法凿井混凝土井壁水化热对冻结壁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获得内壁浇筑水化热对冻结壁的影响不可忽略,其影响使得井帮处正温持续时间较长,及侏罗系地层受其影响的冻结壁融化深度比白垩系地层要大200mm左右等结论。对内蒙地区冻结工法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3S”技术在煤矿环境地质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王娅娟
煤炭工程. 2011, 43(12): 106-108. doi:
摘要
(
592
)
PDF
(734KB) (
5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利用“3S”技术对2002年航空影像和2009年QuickBird影像进行环境地质相关解译及实地调查验证,在充分收集研究区积累的各类调查测量资料和专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对该区的环境地质评估,并提出合理建议。
硫酸盐侵蚀下矿用补偿收缩钢纤维混凝土压拉性能试验研究
方张平
煤炭工程. 2011, 43(12): 109-111. doi:
摘要
(
567
)
PDF
(1041KB) (
5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对矿用补偿收缩钢纤维混凝土在不同侵蚀龄期下的抗硫酸盐侵蚀压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膨胀剂掺量为8%、钢纤维体积率为1.2%时其效果最佳。在硫酸盐溶液中侵蚀100d,其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相对未侵蚀的基准混凝土分别提高了36.2%、4.52%;侵蚀200d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相对侵蚀100d分别下降了2.16%、2.08%。侵蚀早期,侵蚀溶液中的SO42-不但没有降低混凝土强度,反而使其强度大大增加,侵蚀200d时,强度相对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SO42-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减缓强度的下降。
装备技术
长距离大运量带式输送机的研究
汝长青
煤炭工程. 2011, 43(12): 112-114. doi:
摘要
(
566
)
PDF
(1493KB) (
7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延长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距离,提高驱动能力,增加运量,克服动张力引起的打滑等非正常启动,本文通过驱动方式的比较,选择变频驱动,合理地配置控制系统,增加中间驱动环节,实现井下带式输送机输送长度达到4658m,经过长期运行检验,性能可靠。
镐形截齿截割参数及几何参数研究
王想
煤炭工程. 2011, 43(12): 115-117. doi:
摘要
(
533
)
PDF
(766KB) (
6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基于镐形截齿拉坏破岩模型,在考虑岩石性质的情况下推导出了镐形截齿合金头的理论长度和最佳截槽间距的表达式,并推导出了考虑破岩摩擦力情况下的镐形截齿破岩截割阻力的表达式,经计算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且计算精度有所提高,分析表明摩擦力对截割阻力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对镐形截齿和采掘机械工作机构的设计选型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国产首套刨煤机组控制系统在晓明矿的应用
黄向阳
煤炭工程. 2011, 43(12): 118-119. doi:
摘要
(
601
)
PDF
(428KB) (
7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描述了国产首套刨煤机组控制系统在晓明矿的应用。描述了由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自主生产的全自动刨煤机BH38/2×400的控制系统,利用防爆工控机、主控制器、支架控制器等设备组成硬件系统,系统采用可靠性高,传输距离远的CAN总线通信方式。描述了刨煤机组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在晓明矿北二419工作面的采煤工艺。
信息工程
利用AutoCAD Map拓扑功能圈定瓦斯排放影响范围研究
宫良伟
煤炭工程. 2011, 43(12): 120-122. doi:
摘要
(
561
)
PDF
(1241KB) (
7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生产矿井的实际原因,井下瓦斯集聚是难以避免的。这就造成煤矿经常进行排放瓦斯的高风险行活动。排放瓦斯的高风险性使得《煤矿安全规程》对这一工作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各矿在进行排放瓦斯前都要制定严密的安全措施,并确定瓦斯排放影响范围,以便停电、撤人和安排专人警戒。本文介绍了AutoCAD Map的拓扑功能,提出了利用AutoCAD Map的网络拓扑的连通跟踪功能圈定排放瓦斯影响范围的新思路。该方法在李村煤矿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于构件组装的基建矿井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龚炳江
煤炭工程. 2011, 43(12): 123-125. doi:
摘要
(
608
)
PDF
(1304KB) (
7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从系统功能入手,对构件进行形式化定义及描述,利用连接器通过顺序、选择、并行和合成四种机制进行构件组装,建立了系统开发模型,开发的基建矿井管理系统实现了矿井建设期间的概预算、合同、进度、计划、安全、日常工作等管理,提高了基建矿井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基于PDA的采煤机齿轮箱便携式监测诊断仪的研制
赵栓峰
煤炭工程. 2011, 43(12): 126-128. doi:
摘要
(
671
)
PDF
(1390KB) (
6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采煤机长期在重载、疲劳、腐蚀等复杂恶劣的工况下运行,其中的关键部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不同模式和不同程度的故障。采煤机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关系到设备的密切关系到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维修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倍受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的现有的手持式齿轮箱故障监测与诊断系统大多采用单片机开发,其内存容量非常小,只能做简单的监测,无法满足采煤机齿轮箱复杂的故障分析需求。为此,提出了提出了一种基于掌上电脑技术的新型采煤机齿轮箱故障诊断系统。首先设计了采煤机齿轮箱监测与诊断模块的总体结构,并搭建了基于PDA的数据监测硬件平台,选择了基于CF卡的数据采集方式。然后分别阐述了PDA监测模块中采集和数据浏览的合理的信息流程。最后深入研究了基于PDA的监测模块关键实现技术—动态库技术,并且利用动态链接库技术实现了不同平台间数据信息的交互。
工程管理
露天煤矿施工发包经验与教训
蔡庆飞
煤炭工程. 2011, 43(12): 129-131. doi:
摘要
(
612
)
PDF
(593KB) (
8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露天煤矿为例分析了大型土石方剥离工程的施工特点及合同计价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处理方式,介绍了不同年份的发包方式及不同发包方式下施工管理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从发包方式、发包期限、施工风险及合同等角度分析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未来别斯库都克煤矿剥离和采煤发包中有关发包方式、计价方式、风险处理方式等方面的建议。
煤炭企业的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张淑英 邓辉
煤炭工程. 2011, 43(12): 132-133. doi:
摘要
(
651
)
PDF
(485KB) (
5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首先从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塌陷地与矸石山治理等四个方面,分析煤炭企业低碳发展的现状,再从现状中找出煤炭企业低碳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界定煤炭企业低碳发展的思路,秉承低碳发展的思路,研究了煤炭企业煤炭产业、电力产业、煤化工产业的低碳发展路径。
基于实体材料甲供条件下建筑安装工程价格组成探索
宋进国
煤炭工程. 2011, 43(12): 134-136. doi:
摘要
(
621
)
PDF
(528KB) (
5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文章对实体材料乙方自行采购和全部甲供两种方式进行了利弊分析,认为实体材料甲供在抑制三角债、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建材产业升级方面有很好的作用。文章分析了现有计价模式存在技术经济相脱离、利润高低与行为相脱离、价格不能反映工程实际价值的缺陷,对基于实体材料全部甲供条件下的计价模式进行了大胆探索,主张加大管理费权重,让利润高低与实际管理水平相联系,增设“技术支持费”计费板块,通过对建筑工程计价构成的调整来引导企业重视管理、主动应用新技术,逐步提高建筑业整体水平、推进建材产业升级。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