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姬中奎. 矿井大流量动水注浆细骨料截流技术[J]. 煤炭工程, 2014, 46(7):43-45.
|
[2] |
刘生优. 骆驼山煤矿16煤大巷奥灰突水封堵工程设计[J]. 煤炭工程, 2011, 1(10):37-39.
|
[3] |
关永强, 王铁记, 岳卫振. 牛儿庄矿奥灰特大溃水灾害的治理研究[J]. 中国煤炭地质, 2006, 18(3):37-39.
|
[4] |
郑士田. 地面定向钻进技术在煤矿陷落柱突水防治中的应用[J]. 煤炭科学技术, 2018, 46(07):229-233.
|
[5] |
杨志斌, 董书宁. 动水大通道突水灾害治理关键技术[J]. 煤炭科学技术, 2018, 46(04):110-116.
|
[6] |
赵庆彪. 奥灰岩溶水害区域超前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J]. 煤炭学报, 2014, 39(6):1112-1117.
|
[7] |
石志远.地面顺层钻进在煤层底板高压岩溶水害区域超前治理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5,46(S1):67-70+75.
|
[8] |
李长青,安许良,孙晓宇.地面定向水平孔煤层底板超前注浆防治水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2017,49(09):19-22
|
[9] |
姬中奎. 导水陷落柱的注浆预治理[J]. 西部探矿工程, 2007, 19(11):124-128.
|
[10] |
南生辉.邯邢矿区奥陶系灰岩上部注浆改造技术[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0,38(03):37-40.
|
[11] |
黄小广. 注浆效果检测方法的评价[J]. 煤矿安全, 2001(10):38-39.
|
[12] |
张旭东. 岩溶隧道帷幕注浆施工技术标准的探讨[J]. 铁道标准设计, 2005(1):15-17.
|
[13] |
杜中宁, 党学亚, 卢娜.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烧变岩的分布特征及水文地质意义[J]. 地质通报, 2008, 27(8):1168-1172.
|
[14] |
范立民. 生态脆弱区烧变岩研究现状及方向[J]. 西北地质, 2010, 43(3):58-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