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大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特点与对策措施[J].科技导报, 2003, 11:6-9
|
[2] |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评价(修订版)[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
[3] |
张东,聂百胜,王龙康.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3, 9(05):136-140
|
[4] |
曹主军.随钻测量定向钻进技术在矿井顶板水患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5, 42(2):23-27
|
[5] |
李云龙.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姚桥矿水害防治方法与应用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
|
[6] |
武强.我国矿井水防控与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问题和展望[J].煤炭学报, 2014, 39(5):795-805
|
[7] |
张光德,周勇,刘生优,等.鄂尔多斯盆地煤田奥陶纪灰岩水害危险性分区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4, 10(S1):237-242
|
[8] |
李东,刘生优,张光德,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典型顶板水害特征及其防治技[J].煤炭学报, 2017, 42(12):3249-3254
|
[9] |
张海鹏.浅析煤矿中的水灾害防治[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05):100-103
|
[10] |
武强,许珂,张维.再论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预测评价的“三图-双预测法[J].煤炭学报, 2016, 41(6):1341-1347
|
[11] |
高延法.岩移“四带”模型与动态位移反分析[J].煤炭学报, 1996, 21(1):51-56
|
[12] |
宋振骐.实用矿山压力控制[M]. 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100-120.
|
[13] |
于雯琪,钱家忠,马雷,等.基于和的谢桥煤矿-煤顶板突水危险性评价[J].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6, 44(1):69-73
|
[14] |
郝延锦,吴立新,胡金星.采动过程中离层出现的机理研究[J].煤炭技术, 1999, 18(6):40-41
|
[15] |
王冠,崔宏磊,黄美涛.黄陇侏罗纪煤田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板水害防治技术[J].煤矿安全, 2018, 49(05):95-98
|
[16] |
张海荣,周荣福,郭达志,杜培军.基于GIS复合分析的煤矿顶板水害预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5, (01):115-119
|
[17] |
杨光辉,毛慧龙.岩石质量指标(RQD)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商榷[J].工程勘察, 2010, (S1):158-160
|
[18] |
尹尚先,徐斌,徐慧,等.综采条件下煤层顶板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 2013, 41(9):138-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