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国清,杨伦,凌赓娣,等.矿山开采沉陷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2]刘宝琛, 廖国华.煤矿地表移动的基本规律[M]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1965.[3]戴华阳,王金庄. 非充分开采地表移动预计模型[J].煤炭学报,2003,28(6):583-587.[4]郭增长,谢和平,王金庄. 极不充分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的概率密度函数法[J].煤炭学报,2004,29(2):155-158.[5]栾元重,王宜根,赵士亮,等. 建筑物下煤柱巷道穿采探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2,19(2):97-98.[6]郭文兵.深部大采宽条带开采地表移动的预计[J].煤炭学报,2008,33(4):368-372.[7]乔世范. 随机介质变形破坏判据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2006.[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能源局,国家铁路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M].北京:煤工业出版社,2017.[9]谭志祥,邓喀中. 建筑物下采煤理论与实践[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10]煤炭科学科学究院北京开采所.煤矿地表移动与覆岩破坏规律及其应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2.[11]高超,徐乃忠,刘贵.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沉陷预计模型算法改进[J].煤炭学报,2018,43(4):939-944.[12]刘保柱,苏彦华,张宏林.MATLAB 7.0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3]罗华飞.MATLAB GUI设计学习手册[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4.[14]徐乃忠,高超,刘贵,等. 采动影响区房屋损害地表移动变形临界值研究[J].煤矿开采,2017,22(4):65-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