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1]大跨度储煤结构:设计与施工/罗尧治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2]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干煤棚设计与施工/曹正罡编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1.[3]薛守义.有限单元法[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规范:[4]CECS 158;2015,膜结构技术规程[S].[5]DGJ08-97-2002,c[S].已发表文章:[6][日]齐藤嘉仁, 唐泽靖子(译).膜结构的现状与张望[J].建筑学报,2001,(06):62-64.[7]廖扬.索膜建筑设计要素[J].世界建筑,2000,(09):21-24.[8]周道明.膜结构工程的发展和应用[J].工业建筑,1999,(11):1-3.[9]朱慧荣,武月月,张雯雯.索膜结构的理论分析及应用[C].第十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会研讨会论文集,2017:425-429.[10]鲁建霞,苟惠芳.有限元的基本思想与发展过程[J].机械管理开发,2009(2):74-75.[11]李辉,冯维明.膜结构找形分析方法综述及展望[C].第六界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2006:833-837.[12]卫东,沈世钊.薄膜结构初始形态确定的几种分析方法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 8(33):16-20.[13]陈志华,王小盾,刘锡良.张拉整体结构的力密度法找形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1999(10):29-35.[14]叶小兵,李中立,吴健生.用曲面有限单元建立的膜结构分析理论[J].建筑结构学报,1998(10):17-21.硕士、博士论文:[15]叶瑾瑜.考虑蠕变与环境影响的膜结构受力性能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16]李阳.建筑膜材料和膜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与应用[D].上海:同济大学,2007.[17]葛建.膜结构适应性设计研究初探[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18]李娜.骨架支承式膜结构设计与分析[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20.[19]郭晓娟.膜结构建筑适用性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3.[20]徐宗美.索膜结构形态优化分析与整体协同分析[D].南京:河海大学,2007.[21]韩智辉.索膜结构找形与荷载分析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