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智广, 曹炜, 刘秉正,等.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与动态变化[J]. 中国水土保持, 2008, 6(12): 7-10. | 
																													
																							|  | [2] | 
																													
																							| [2] | 李智广, 曹炜, 刘秉正,等. 我国水土流失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J]. 中国水土保 持科学, 2008, 6(1): 57-62. | 
																													
																							| [3] | 宋世杰. 基于关键地矿因子的开采沉陷分层传递预计方法研究[D]. 陕西 西安:西安科技大学, 2013. | 
																													
																							| [4] | 宋世杰, 赵晓光, 张勇等. 采深对煤矿沉陷区坡面形态及侵蚀的影响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6, 39(8): 178-183. | 
																													
																							| [5] | 宋世杰, 赵晓光, 张勇等. 井下采煤影响矿区坡面形态及侵蚀的数值模拟[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6, 16(4): 368-372. | 
																													
																							| [6] | 余学义, 郭文彬, 赵兵朝, 等. 巨厚黄土层宽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及参数优化[J]. 煤炭科学技术, 2016, 44(4): 6-10. | 
																													
																							| [7] | 陈思旭, 杨小唤, 肖林林等. 基于RUSLE模型的南方丘陵山区土壤侵蚀研究[J]. 资源科学, 2014, 36(6): 1287-1296. | 
																													
																							| [8] | 白中科, 段永红, 杨红云. 采煤沉陷对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影响预测[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6): 67-70. | 
																													
																							| [9] | 王贵荣, 袁志明, 韩飞. 黄土山区矿井地表移动变形数值模拟[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07, 27(2): 236-239. | 
																													
																							| [10] | 吴发启, 赵晓光, 刘秉正. 缓坡耕地侵蚀环境及动力机制分析[M]. 陕西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34-45. | 
																													
																							| [11] | 谢云, 刘宝元, 章文波. 侵蚀性降雨标准研究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4(14): 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