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荣军.瓦斯煤尘爆炸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4, 41(1):72-75 [2] 王健, 杜贤流.煤矿瓦斯爆炸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 煤炭工程, 2006,(9):48-49. [3]景国勋, 段振伟, 程磊等.瓦斯煤尘爆炸特性及传播规律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19(4):67-72 [4]景国勋, 杨书召.煤尘爆炸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 2010, 35(4):605-608 [5]王新, 李润之, 张延松等.瓦斯爆炸引起沉积煤尘爆炸传播实验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19(4):73-77 [6]李庆钊, 翟成, 吴海进等.基于 球形爆炸装置的煤尘爆炸特性研究[J].煤炭学报, 2011, 36(S1):119-124 [7]毕明树, 李江波.密闭管内甲烷-煤粉复合爆炸火焰传播规律的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 2010, 35(8):1298-1302 [8] 王志青, 谭迎新.障碍物形状对瓦斯爆炸影响的研究[J].煤炭工程, 2010, (9):76-78. [9]蔡周全, 罗振敏, 程方明.瓦斯煤尘爆炸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 2009, 34(7):938-941 [10]刘贞堂, 郭汝林, 喜润泽等.煤尘爆炸特征参数影响因素研究[J].工矿自动化, 2014, 40(8):30-33 [11] 赵衡阳.气体和粉尘爆炸原理[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12]吴富贤.煤的挥发分产物中气体成分的初步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 1992, 4(3):31-33 [13]崔银萍, 秦玲丽, 杜娟等.煤热解产物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煤化工, 2007, 35(2):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