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慧.煤孔隙的成因类型及其研究,[J].煤炭学报, 2001, (01):40-44
|
[2] |
蔺亚兵, 贾雪梅, 马东民.基于液氮吸附法对煤储层孔隙特征研究与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 2016, 44(3):135-140
|
[3] |
刘爱华, 傅雪海, 梁文庆, 等.不同煤阶煤孔隙分布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J].煤炭科学技术, 2013, 41(04):104-108
|
[4] |
蔺亚兵, 申小龙, 刘军.黄陇煤田低煤阶煤储层孔隙特征及吸附储集性能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 2017, 45(05):181-186
|
[5] |
严康, 韦乐乐, 马东民, 等.彬长矿区煤岩孔隙特征的实验研究[J].煤炭技术, 2015, 34(10):98-100
|
[6] |
蔺亚兵, 贾雪梅, 马东民, 等.不同变质成因无烟煤孔隙特征及其对瓦斯突出的影响[J].煤炭工程, 2013, (5):99-102
|
[7] |
薛光武, 刘鸿福, 要惠芳, 等.韩城地区构造煤类型与孔隙特征[J].煤炭学报, 2011, 36(11):1845-1851
|
[8] |
严康, 韦乐乐, 马东民.山阳井田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的孔隙特征差异[J].煤矿安全, 2015, 46(06):26-28
|
[9] |
赵永超, 倪小明, 李全中.煤中不同显微组分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煤矿安全, 2018, 49(01):1-4
|
[10] |
段旭琴, 曲剑午, 王祖讷.低变质烟煤有机显微煤岩组分的孔结构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9, 38(02):224-228
|
[11] |
马东民, 李沛, 张辉, 等.长焰煤中镜煤与暗煤吸附解吸特征对比[J].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06):852-862
|
[12] |
罗兵, 谢小国.煤层非均质程度测井定量评价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6, 44(05):155-159
|
[13] |
董良.基于CT图像的煤岩非均质性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2013:2.
|
[14] |
王绍清, 唐跃刚, 张海洋.神东矿区煤的煤岩组分特征(自然科学版)[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8, (02):15-18
|
[15] |
朱春笙.煤的孔隙度与煤质的关系, :[J].煤田地质与勘探, 1986, (05):2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