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飞, 孔德中, 汪洋, 等.我国煤层底板突水机理与防治研究现状及展望[J].煤矿安全, 2022, 53(11):200-206
[2]王悦, 于水, 王苏健.煤矿底板突水微震监测预警系统构建与分析[J].煤矿安全, 2019, 50(5):190-193
[3]王军, 刘景军, 王延平.滨海矿山深部开采水压—水温—围岩应力监测与突水机理[J]. 金属矿山, 2022, (06): 177-183.[J].金属矿山, 2022, /(6):177-183
[4]边凯, 李思宇, 刘博, 等.承压水上含断层煤层开采底板突水规律研究[J].煤矿安全, 2022, 53(6):169-177
[5]安羽枫.承压水上含隐伏陷落柱构造底板突水致灾机理研究[D]. 山东: 山东科技大学, 2019.
[6]李刚, 刘海振, 杨庆贺, 等.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破坏特征与突水风险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5):68-76
[7]张玉军, 张志巍, 肖杰, 等.承压水体上煤层底板下位隐伏断层采动突水机制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 2023, 51(2):283-291
[8]程学丰, 刘盛东, 刘登宪.煤层采后围岩破坏规律的声波探测[J].煤炭学报, 2001, 26(2):153-155
[9]陆银龙.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岩石损伤破裂演化模型与煤层底板突水机理研究[D].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 2013.
[10]李慎举.山西霍宝干河煤矿煤层底板突水评价与预测预报研究[D].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7.
[11]王进尚, 郭俊, 辛崇伟, 等.基于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的底板破坏深度预测研究[J].煤炭技术, 2020, 39(4):67-70
[12]余国锋, 袁亮, 任波, 等.底板突水灾害大数据预测预警平台[J].煤炭学报, 2021, 46(11):3502-3514
[13]汪华君, 姜福兴, 成云海, 等.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微地震(MS)监测研究[J]. 煤炭工程, 2006, (03): 74-76.[J].煤炭工程, 2006, /(3):74-76
[14]王杰, 李博凡, 蒋齐平, 等.工作面采动影响下底板破坏深度微震规律[J].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2022, 4(5):23-32
[15]李鹏.回采工作面底板突水智能监测技术应用[J].采矿技术, 2021, 21(4):143-146
[16]段建华.井-地-孔联合微震在多煤层开采顶板断裂高度监测中的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 2020, 32(7):61-67
[17]William E Lorensen, Cline H E.Marching cubes: A high resolution 3D surface construction algorithm[J].ACM SIGGRAPH Computer Graphics, 1987, 4(21):163-169
[18] 刘林林, 卢兰萍, 靳子栋, 解振伟, 卫皓皓, 李大屯.基于微震监测的九龙矿底板突水预测[J]. 煤炭技术:1-8.[J].煤炭技术, 2023, /(10):1-8
[19]吴雪菲, 李红霞, 朱梦博.单侧采空工作面底板采动破坏微震监测与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3, 19(04):78-85
[20] 陈富, 李东军, 诸葛爱军, 朱洪满, 陈佳岐.高压旋喷桩防渗墙钻孔注水和压水试验检测对比研究[J]. 水运工程, 2019, (10):197-203.[J].水运工程, 2019, /(10):197-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