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鸣高,缪协兴,许家林,等.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17-28.[2]王存文,姜福兴,孙庆国,等.基于覆岩空间结构理论的冲击地压预测技术及应用[J].煤炭学报,2009,34(02):150-[3]钱鸣高,石平五.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91-96.[4]钱鸣高,缪协兴,许家林. 岩层控制中的关键层理论研究[J]. 煤炭学报,1996,21(3):225-230. [5]姜福兴.采场覆岩空间结构观点及其应用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01):30-33. [6]史红,王存文,孔令海.“s”型覆岩空间结构的冲击地压危险区预测[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2,20(01):71-74. [7]史红,姜福兴.基于微地震监测的覆岩多层空间结构倾向支承压力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S1):3274-3280. [8]冯飞胜,成云海,孙振平,等.基于覆岩空间结构理论的矿压特征分析及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0(09):36-41. [9]姜福兴,刘懿,张益超,等.采场覆岩的“载荷三带”结构模型及其在防冲领域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35(12):2398-2408. [10]张永久,成云海,李琳,等.特厚硬煤层综放开采合理区段煤柱尺寸研究[J].煤炭工程,2012(01):10-13. [11]张振配,路洋波,李岩,等.非对称开采条件下工作面“多向应力”变化特征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19(03):788-7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