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岗伟, 王一帆, 李峰辉. 深部近距离厚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J]. 煤炭工程, 2021, 53(11): 6-10. [2] 孙闯, 闫少宏, 徐乃忠, 等.大采高综采采空区条件下上行开采关键问题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21, 38(03): 449-457. [3] 杨胜利, 王家臣, 李良晖. 基于中厚板理论的关键岩层变形及破断特征研究[J]. 煤炭学报, 2020, 45(08): 2718-2727. [4] 冯国瑞, 王鲜霞, 康立勋. 采场上覆岩层面接触块体结构的力学机理分析[J]. 煤炭学报, 2008(01): 33-37. [5] 冯国瑞, 闫旭, 王鲜霞, 等. 上行开采层间岩层控制的关键位置判定[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S2):3721-3726. [6] 冯国瑞, 任亚峰, 王鲜霞, 等. 白家庄煤矿垮落法残采区上行开采相似模拟实验研究[J]. 煤炭学报, 2011, 36(04): 544-550. [7] 朱涛, 张百胜, 冯国瑞, 等. 极近距离煤层下层煤采场顶板结构与控制[J]. 煤炭学报, 2010, 35(02): 190-193. [8] 刘天泉. 矿山岩体采动影响与控制工程学及其应用[J].煤炭学报, 1995(01): 1-5. [9] 左建平, 孙运江, 王金涛, 等. 充分采动覆岩“类双曲线”破坏移动机理及模拟分析[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8, 35(01): 71-77. [10] 左建平, 孙运江, 钱鸣高. 厚松散层覆岩移动机理及“类双曲线”模型[J]. 煤炭学报, 2017, 42(06): 1372-1379. [11] 左建平, 吴根水, 孙运江, 等. 岩层移动内外“类双曲线”整体模型研究[J]. 煤炭学报, 2021, 46(02): 333-343. [12] Longqing Shi, Dongjing Xu, Ying Wang, et al. A novel conceptual model of fracture evolution patterns in the overlying strata during horizontal coal seam mining[J]. 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9, 12(10): 326 [13] 韩承红, 孔德中, 熊钰, 等. 大倾角煤层顶板垮落充填量化特征及覆岩分区破断分析[J]. 煤炭工程, 2021, 53(09): 76-82. [14] 李杨, 任玉琦, 王楠, 等. 采空区垮落顶板形态及其演化特征研究[J/OL]. 煤炭学报: 1-11[2022-01-10]. [15] 赵毅鑫, 刘文超, 张村, 等. 近距离煤层蹬空开采围岩应力及裂隙演化规律[J/OL]. 煤炭学报: 1-16[2022-01-10]. [16] 侯运炳, 何尚森, 谢生荣. 近距离煤层层间基本顶损伤及破断规律研究[J]. 岩土力学, 2017, 38(10): 2989-2999+3008. [17] 黄庆享, 贺雁鹏, 罗利卜, 等. 浅埋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垮落顶板活化结构及支架阻力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8, 35(03): 561-566. [18] 周海丰, 黄庆享. 大采高工作面过空巷群顶板破断及矿压规律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20, 48(02): 70-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