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才庆祥, 姬长生.大型露天煤矿采区转向方式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6(04):45-49.[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6, 04(12):45-49
|
[2] |
尚涛, 才庆祥, 刘勇, 等.露天矿分区过渡期间合理开拓运输系统选择[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4(04):50-54.[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4, 12(04):50-54
|
[3] |
常全胜.露天煤矿采区转向接续研究现状综述[J]. 露天采矿技术, 2013(05):6-9.[J].露天采矿技术, 2013, 05(10):6-9
|
[4] |
张维世, 才庆祥, 周伟, 等.黑岱沟露天煤矿转向期间内排均衡性研究[J].煤矿安全, 2013, 44(12):36-39
|
[5] |
刘果, 蔡光琪, 傅新华.平朔东露天矿转向扇形开采方案[J]. 露天采矿技术, 2015(07):14-16.[J].露天采矿技术, 2015, 36(07):14-16
|
[6] |
李伟, 李继, 曹慧.伊敏露天矿采区扇形转向系统优化布置[J]. 露天采矿技术, 2014(06):5-7.[J].露天采矿技术, 2014, 09(06):5-7
|
[7] |
陈彦龙, 才庆祥, 周伟, 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露天矿采区转向方式研究[J]. 金属矿山, 2010(01):51-53.[J].金属矿山, 2010, 43(01):51-53
|
[8] |
王肇东.分区开采露天煤矿采区接续剥采工程优化研究[D].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5.
|
[9] |
查振高, 李克民, 黄甫, 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露天矿采区转向方式优选[J].化工矿物与加工, 2016, 45(11):4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