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内地质异常无线电磁波透视规律研究
占文锋, 李文, 武玉梁, 等
煤炭工程. 2024, 56(3):
189-196.
doi:10. 11799/ ce202403028
摘要
(
14 )
PDF(mobile) (540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掌握煤(岩)层及地质异常体对电磁波透视的影响规律,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全空间条件下环形天线发射电磁波在煤( 岩) 层中传播时, 遇到不同地质异常体( 断层、陷落柱)时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 异常体充填空气较多时, 电磁波损耗小, 磁场强度等值线外凸; 若异常体充填水较多时, 电磁波能量损耗较大, 曲线内凹; 充填其他介质时, 电磁波损耗介于两者之间, 可通过实测场强曲线、等值线变化, 判断异常区电性特征。异常体形态和规模不同, 磁场强度分布也不相同; 异常区为圆形或似圆形时, 磁场强度在异常体内产生畸变, 远离异常体后逐渐恢复正常分布, 识别较为困难; 故异常体直径越小, 离接收点越远, 识别越困难; 当异常区为条状断层分布时, 断层走向与巷道交角越小, 受影响的测点较多, 识别较容易; 若断层走向与巷道交角变大, 受影响的测点变少, 则识别较困难, 据此可大致判断断层走向。正常情况下, 场强曲线呈左右对称的抛物线形态, 中间大、两侧递减; 异常体所处位置、形态及充填物质不同, 曲线形态亦不相同; 当异常体规模较大时, 曲线呈对称或不对称的“M” 形。因此, 在数据处理初期, 由于场强曲线获取较快, 可以通过识别曲线形态初步定性判别异常体的某些特性, 但无法准确定位射线上不同区段的异常特征, 可进一步结合层析成像分析, 得到正确合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