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培益, 易四海, 才向军, 等. 深部开采底板采动破坏深度演化规律研究[J]. 煤炭工程, 2023, 55(03):107-112.[2] 武毅艺, 谢生荣, 张玉. 深井嵌套式变截面巷道交岔点稳定性控制研究[J]. 矿业科学学报, 2022, 7(06):720-729.[3] 张磊, 李伟东, 汪义龙, 等. 千米深井切顶成巷卸压效应及采场应力分布特征研究[J]. 煤炭工程, 2023, 55(03):94-99.[4] 杜涛涛, 陈建强, 蓝航, 等. 近直立特厚煤层上采下掘冲击地压危险性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 2016, 44(02):123-127.[5] 张振金, 杜涛涛. 深部双煤柱巷道冲击地压发生机制[J]. 煤矿安全, 2021, 52(04):25-30.[6] 田厚强, 成云海, 颜磊. 埋深超千米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防冲技术研究[J]. 煤矿开采, 2016, 21(01):89-92+79.[7] 任梦莉, 蔡峰, 梅胜凯. 深部“三面”孤岛工作面采动覆岩变形特征研究[J]. 工矿自动化, 2019, 45(10):43-48.[8] 范志忠, 付书俊, 潘黎明. 深部超长孤岛工作面覆岩垮落结构特征研究[J]. 煤炭工程, 2020, 52(02):86-90.[9] 卢文斌, 杨永杰, 郝以瑞. 深部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小煤柱留设及巷道支护设计[J]. 煤矿安全, 2015, 46(05):208-211.[10] 陈航. 极近距离煤层工作面巷道内错布置方式研究[J]. 煤炭工程, 2019, 51(S2):23-26.[11] 都锋. 极近距离煤层同采工作面顺槽外错布置合理位置研究[J]. 煤矿安全, 2014, 45(08):53-56.[12] 陈善乐, 王坤, 汪华君, 等. 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切眼错距确定分析[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5, 11(12):144-149.[13] 李胜利. 基于稳压区理论近距离上下煤层协同开采错距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22, 50(S2):44-49.[14] 姜玉连, 刘剑民, 黄光俊. 近距离煤层下位煤层顶板弱化处理技术[J]. 煤炭科学技术, 2014, 42(03):17-20.[15] 杜涛涛, 鞠文君, 陈建强, 等. 坚硬顶板遗留煤层下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机理[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21, 38(06):1144-1151.[16] 王苏健, 金声尧. 类孤岛工作面复采方案优选分析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21, 49(09):9-16.[17] 曹安业, 朱亮亮, 李付臣, 等. 厚硬岩层下孤岛工作面开采“T”型覆岩结构与动压演化特征[J]. 煤炭学报, 2014,39(2):328-335.[18] 薛成春, 曹安业, 牛风卫. 等. 深部不规则孤岛煤柱区冲击地压机理及防治[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21, 38(03):479-4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