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5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06-15
专题论坛
8.8m 超大采高工作面盘区规划与设计要点研究
杨俊哲
煤炭工程. 2020, 52(6):  1-5.  doi:10.11799/ce202006001
摘要 ( 536 )   PDF(mobile) (2114KB) ( 1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湾煤矿1-2煤四盘区综采面设计采高8.8m,回采设备均为重型设备,当前在用巷道系统已无法满足综采面安装回撤的需求。8.8m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在巷道设计及掘进施工方面与普通大采高工作面也存在诸多不同,针对上述问题,结合采掘设备配套参数,上湾煤矿创新了1-2煤四盘区大巷布置形式,解决了超大断面煤巷两端头过渡及顶帮支护问题,保障我国首个8.8m超大采高综采面顺利安装投产。
8.8m 特厚煤层采煤机改造设计与受力分析
原长锁, 贠瑞光
煤炭工程. 2020, 52(6):  6-9.  doi:10.11799/ce202006002
摘要 ( 556 )   PDF(mobile) (2224KB) ( 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快速解决8.8m特厚煤层开采问题,研究确定了进口7LS8采煤机升级改造增大采高的可行性。通过分析7LS8采煤机原机型的技术特征,优化机身高度、摇臂长度及其摆动幅度、滚筒直径,制定了7LS8采煤机升级改造方案。针对升级改造后采高与负载以及整机重量大幅增加、原机型关键零部件自身强度与联接强度偏薄弱的突出问题,提出了8.8m特厚煤层采煤机受力分析模型并求解,建立三维模型对整机关键零部件进行强度校核计算,制定了相关零部件结构优化与加固方案。样机工业性试验取得了成功,为后续特厚煤层采煤机研制打下了良好技术基础。
超大采高采煤机高强度截割系统的研究
卜闯, 高宏伟
煤炭工程. 2020, 52(6):  10-14.  doi:10.11799/ce202006003
摘要 ( 345 )   PDF(mobile) (1530KB)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超大采高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可靠性进行研究,借鉴大采高采煤机截割系统,研发适合超大采高高强度采煤机摇臂截割系统。对摇臂传动系统各级齿轮、轴承强度及寿命校核,通过优化参数,提升截割系统传动寿命|利用三维模拟建模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校核截割系统强度,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实现轻量化设计,降低截割系统自重,实现超大采高采煤机在8m以上煤层一次性采全高,采煤机摇臂安全、高效、可靠运行。
超大采高采煤机智能诊断电气控制系统研究
索智文, 赵亦辉, 周展
煤炭工程. 2020, 52(6):  15-19.  doi:10.11799/ce202006004
摘要 ( 496 )   PDF(mobile) (2340KB) ( 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矿装备智能化是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采煤机作为三机配套设备之一,其智能化的程度直接影响煤矿装备智能化的发展。为了解决厚煤层及特厚煤层的开采,设计了一种基于Runtime实时操作系统的超大采高采煤机电控系统。详细介绍了电控系统架构,电控箱结构及器件布置原则,分析研究了自适应控制、惯性导航系统、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等智能化采煤机关键技术。该电控系统在神东上湾煤矿8.8m超大采高采煤机中等到了应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同时实现了智能化诊断的目标。
液压支架铲板车车架强度分析
许联航
煤炭工程. 2020, 52(6):  20-25.  doi:10.11799/ce202006005
摘要 ( 500 )   PDF(mobile) (3233KB)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最大的电动铲板式支架搬运车载重量已无法满足100t级的液压支架的安装与回撤工作,基于此,研制了100t级的WXP100防爆特殊型铅酸蓄电池铲板式搬运车。对车架的强度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铲板式搬运车车架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铲板式搬运车在7种不同运行工况下进行了静强度仿真分析,认为铲板式搬运车的强度满足使用要求。并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可作为进一步优化的基础。
WC100Y支架搬运车液压独立悬架静动态特性分析
黄飞
煤炭工程. 2020, 52(6):  26-32.  doi:10.11799/ce202006006
摘要 ( 539 )   PDF(mobile) (3233KB) ( 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井下煤矿开采过程中用于搬家倒面的100t液压支架搬运车,由于其载重量以及车辆本身的重量非常大,所以要求其悬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来保证车辆在正常行驶过程中不会由于承载过大而发生破坏,同时也要保证悬架在一些危险工况下,如扭转、冲击载荷下不会发生破坏,保证车辆的行车安全性。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详细分析研究了液压独立悬架在满载静止、加速、制动、转向、转向制动和扭转等工况下的应力水平,并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可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基础。
8.8m 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设备安装干涉性分析
王军, 崔石磊, 曹建云
煤炭工程. 2020, 52(6):  33-37.  doi:10.11799/ce202006007
摘要 ( 450 )   PDF(mobile) (1408KB)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保证上湾煤矿12401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设备顺利入井及综采工作面安装后正常运行,通过结合巷道及设备尺寸进行动态干涉分析,保证最大尺寸的综采设备在巷道拐弯处等关键区域正常通过|将所有综采设备按实际尺寸布置在工作面中,进行平、剖面对比分析,保证综采工作面机头、机尾等特殊区域的通过性。在综采工作面投产前,对综采设备的运输、运行进行图纸预分析,有力保障了我国首个8.8m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顺利安装和投产。
补连塔煤矿综采工作面过空巷泵送充填式支柱应用研究
王刚伟
煤炭工程. 2020, 52(6):  38-42.  doi:10.11799/ce202006008
摘要 ( 594 )   PDF(mobile) (1751KB)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空巷期间空巷内存在的冒顶、透水、压死支架等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着煤炭的高效安全开采。泵送充填式支柱相比于木垛有压缩量小、根据工作面具体的地质及开采条件可灵活选择支柱材料和布置方式的优点,并且泵送支柱施工工艺简单,残余强度高,易于采煤机切割。以补连塔煤矿22310综采工作面为例,针对工作面来压强度大、范围大,底鼓严重,顶板维护困难等问题,提出采用泵送充填式支柱支护方式对空巷顶板进行支护。现场实测空巷两帮移近量小于100mm,顶底板移近量小于200mm。推采过程中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变化小,顶板基本无破坏。
设计技术
固贤煤矿工业场地位置选择及开拓方案设计
高峰
煤炭工程. 2020, 52(6):  43-47.  doi:10.11799/ce202006009
摘要 ( 664 )   PDF(mobile) (2555KB)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合理确定固贤煤矿工业场地位置和井田开拓方案,根据固贤煤矿煤层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采煤方法以及地面外部建设条件等因素,本着合理开发、简化开拓系统、减少井巷工程量、保证矿井生产采区正常接替等原则,提出了田家会场地和官荘村场地2个工业场地选址方案,并详细分析了两个工业场地优缺点,最终确定田家会场地为矿井工业场地,并在田家会工业场地的基础上提出采用 “斜立混合开拓+无轨运输”的井田开拓方案。结果表明,该井田开拓方式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使得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促进了科学、均衡生产,为煤矿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远距离供电技术讨论
徐凯
煤炭工程. 2020, 52(6):  48-50.  doi:10.11799/ce202006010
摘要 ( 1004 )   PDF(mobile) (1127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煤矿开采向深部推进,受矿井矿压的影响,巷道变形严重,井下综采工作面传统的供电方式在运行中遇到的问题逐渐凸显。为解决该问题,目前很多矿井采用远距离供电方式。但远距离供电方式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目前采用的远距离供电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了远距离供电方式的适用条件,提出各煤矿在选择时应根据自身的开采条件和生产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并进一步提出了为更好的推进远距离供电方式的应用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李村煤矿井下大型设备组装站设计创新
智宝岩
煤炭工程. 2020, 52(6):  51-53.  doi:10.11799/ce202006011
摘要 ( 551 )   PDF(mobile) (1350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传统煤矿井下大型设备组装站设计存在的硐室断面大、支护及施工难度大、组装效率低、起重机行走机构检修困难等问题,提出了“起重机+支架组装机”相结合布置方式和起重机立柱位置局部扩挖“外凸式”布置形式,提高了组装、换装的效率,减小硐室掘进断面,增大了空间利用率,对煤矿建设井下大型设备组装站有一定的现场借鉴意义。
东露天煤矿槽仓三维有限元变形分析
杨喆, 晁军
煤炭工程. 2020, 52(6):  54-58.  doi:10.11799/ce202006012
摘要 ( 659 )   PDF(mobile) (7054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工程算例,运用弹塑性理论开发三维并行有限元计算程序,选择合理本构模型,对平朔东露天煤矿槽仓支护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开挖段开挖完成后,槽仓两侧壁上部塌缩下部突出,整体变形上为滑动趋势|回填段回填完成后,发生的变形主要为重力方向的变形,南北水平方向的变形相对较小,较大的垂直变形主要发生在靠近边坡朝里的一侧|开挖回填完成后,槽仓结构的最大变形发生在槽仓东侧提升间结构的上端和下端,在上端变形显示为向外膨胀,而在下端为对内挤压。利用三维并行有限元计算方法进行槽仓开挖回填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具有可行性,模拟结果满足工程以及理论上的基本要求,与实际工程测量结果大致吻合。
露天矿边帮压煤无人开采导航技术应用研究
李文国, 刘鑫
煤炭工程. 2020, 52(6):  59-61.  doi:10.11799/ce202006013
摘要 ( 730 )   PDF(mobile) (1304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实现露天矿边帮压覆资源的安全高效回收,内蒙古部分露天煤矿采用无人巷采工艺系统的定位导航技术进行了试验性开采。文章收集了试验性开采的实践数据,经分析对比,采用惯性导航技术的工艺系统便于实现采煤工作面的无人化操作,可提高工艺的生产效率及自动化水平,具有更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惯性导航技术是露天矿边帮压煤巷采回收工艺系统导航技术的研究方向。
无压三产品旋流器在晋城地区无烟煤分选的应用研究
罗时磊
煤炭工程. 2020, 52(6):  62-65.  doi:10.11799/ce202006014
摘要 ( 725 )   PDF(mobile) (1155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系统梳理了晋城地区无烟煤洗选加工和产品结构现状,研究了当地无烟煤可选性的规律和特点,指出了目前广泛采用的“块煤重介浅槽+旋流器”分选工艺的局限性和大多数工艺设计人员普遍抱有的当地块末煤应当分别洗选的认识误区,提出了无压三产品旋流器用于晋城地区无烟煤分选的可行性,并介绍了具体的工程实践案例。
施工技术
垮落带直覆下采煤地面注浆加固顶板钻探技术研究
张桂芳, 鲁海峰, 年宾, 姚多喜, 张曼曼, 李超
煤炭工程. 2020, 52(6):  66-71.  doi:10.11799/ce202006015
摘要 ( 573 )   PDF(mobile) (1354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垮落带直覆下采煤面临的破碎顶板问题,提出了地面注浆加固思路,重点对钻探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实际地层分布以及钻孔穿过垮落带特点,为确保浆液顺利到达目标层位,设计出了二开结构钻孔并选用了优质低固相膨润土的冲洗液解决孔壁坍塌等事故,同时建立了孔内事故预防措施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淮北矿业许疃煤矿7228工作面为工程实例对钻探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二开结构钻孔有效的保证了钻探的顺利施工,揭露的基岩位置与原有资料基本吻合|基本查明了71煤采空区影响地层范围及裂隙发育特征,同时通过简易水文观测也验证了采空区裂隙加固效果较好。研究成果为地面注浆改造破碎顶板的钻探工程提供了技术保障。
切缝钻机在110工法顶板预裂钻孔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李旭涛, 范铁君, 雷晓辉, 吴云鹏
煤炭工程. 2020, 52(6):  72-75.  doi:10.11799/ce202006016
摘要 ( 697 )   PDF(mobile) (1351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矿巷道顶板预裂钻孔施工是“110”工法施工的关键技术,针对该工法顶板预裂钻孔施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缺乏专用设备等问题,研发了ZDY2-300LM型切缝钻机,该钻机具有双钻臂、定位精准及施工效率高等特点,并在龙煤集团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东荣二矿进行了推广应用,使用效果良好。并根据井下施工特点,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切缝钻孔的施工工艺方法,该钻机的成功应用为“110”工法的广泛推广提供了装备保障,为类似顶板预裂钻孔施工提供了参考。
东欢坨矿南翼运输大巷过断层构造带施工技术
张连伟
煤炭工程. 2020, 52(6):  76-80.  doi:10.11799/ce202006017
摘要 ( 576 )   PDF(mobile) (2350KB)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保障东欢坨矿-690水平南翼运输大巷在掘进过程中顺利通过前方的SF15正断层构造带,分析了SF15正断层构造带的特征,确定采用“超前固化、点-线-面掘进、立体支护、监测监控、动态注浆控制、安全防范”的过断层构造带施工方案。从过断层构造带超前预注浆技术、掘进和支护技术、挂绳喷浆、壁后注浆和布置卸压槽和注浆锚杆等方面研究了-690水平南翼运输大巷过断层构造带施工技术,保证了东欢坨矿井后续巷道施工的正常进行。
冲击地压矿井水射流联合水力压裂宽煤柱卸压技术研究
庞立宁, 刘毅涛, 邸晟钧, 苏士杰, 丁国利, 姜峰
煤炭工程. 2020, 52(6):  81-85.  doi:10.11799/ce202006018
摘要 ( 717 )   PDF(mobile) (1880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冲击地压矿井宽煤柱会积聚大量弹性能从而容易引起地压灾害事故的问题,基于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对葫芦素煤矿21103工作面区段煤柱进行了“钻-切-压”一体化卸压技术研究,通过布置钻孔进行射流切缝和压裂对区段煤柱弱化卸压,增大了区段煤柱内塑性区宽度,减少了弹性能量积聚,同时为减少煤柱卸压对巷道支护产生的负面影响,在21103工作面临空回风巷进行了定向水力压裂切顶,减少了侧向采空区悬露顶板向区段煤柱上的应力传递。“钻-切-压”一体化卸压技术与定向水力压裂切顶技术的联合应用,在21103工作面临空回风巷内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解决了区段煤柱内塑性区宽度增加同时对巷道支护不利这一矛盾。
西山地区煤层气径向水力钻孔技术应用及效果
乔晋, 李瑞, 王森, 刘彦锋, 高超
煤炭工程. 2020, 52(6):  86-90.  doi:10.11799/ce202006019
摘要 ( 784 )   PDF(mobile) (1348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层气径向水力钻孔是国内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用于煤层气增产的工艺技术。为了研究径向水力钻孔技术在煤层气井增产的应用效果,分析了该技术的原理与施工工艺,并对西山地区古交矿区两口煤层气井开展了径向水力钻孔施工试验。结果表明,径向水力钻井技术可增加煤层的导通能力,试验井产量获得了明显提升,但效果还不够理想。基于此,分别从地质与工程角度分析了增产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径向钻孔技术在煤层气排采增产改造及水力压裂工艺优化方面具有一定应用前景,但还需要加大该技术的理论基础研究,优化施工工艺。
生产技术
张家峁煤矿水压致裂初次放顶机理和效果分析研究
李正虎, 张军辉, 陈辉, 谭帅杰, 温晨, 孙晓龙, 陈浩
煤炭工程. 2020, 52(6):  91-95.  doi:10.11799/ce202006020
摘要 ( 663 )   PDF(mobile) (2970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张家峁煤矿15209工作面开切眼推进过程中顶板初次垮落困难的问题,通过现场实测、理论分析、三维布孔模型,并结合5-2煤层顶板节理裂隙不发育,工作面煤层不稳定、夹矸多的具体情况,在保证煤壁和两巷顶帮稳定性的同时确定顶板水压致裂方案。为此,采取三维空间优化布孔方式,进行顶板水压致裂并贯通各钻孔之间裂隙进而破碎顶板。根据工作面顶板压力在线监测和煤壁、两帮变形等现场实测数据分析,方案应用效果良好。
预掘通道切顶卸压安全快速回撤技术及应用
王新民
煤炭工程. 2020, 52(6):  96-101.  doi:10.11799/ce202006021
摘要 ( 765 )   PDF(mobile) (3894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范家村煤矿2119综采工作面顶板破碎,严重影响工作面掘进回撤通道期间的支护质量和回采结束后支架的回撤速度。以2119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在破碎顶板条件下,采用恒阻让压锚索支护技术和顶板预裂技术,改善了支架回撤过程中预留回撤通道顶板的安全状况和工作条件,并确定了恒阻让压锚索支护长度11.3m,切顶高度为11m,切顶角度为20°,双向预裂切顶“3+3+2+2+2+1”式装药爆破|最后通过现场监测表明,回撤通道在工作面回撤过程中顶底板移近量为445mm,恒阻让压锚索应力值最终稳定在288kN,回撤通道变形较小,未出现压架事故,实现了综采工作面支架安全快速顺利回撤,为其他类似地质条件下预留回撤通道工作面支架安全快速回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高水压孤岛工作面底板突水防治技术研究
杨军辉
煤炭工程. 2020, 52(6):  102-106.  doi:10.11799/ce202006022
摘要 ( 621 )   PDF(mobile) (1802KB) ( 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邢东矿深部带压开采顶板来压剧烈导致底板突水的难题,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以及应力监测和微震监测等手段,研究了2129工作面底板突水危险性和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129工作面开采地质条件复杂,顶板剧烈来压时底板突水危险性较大|减小基本顶来压步距可有效减小底板采动破坏深度,提出了顶板水力压裂卸压底板突水防治技术|2129工作面平均来压步距为5.25m,较2222工作面减小了近76%,来压动载系数最大值为1.47|微震监测结果表明底板破坏集中在浅部岩层且未形成导水通道,该防治技术可有效降低底板突水危险性,保障高水压下孤岛工作面安全带压开采。
斗齿检测系统在露天煤矿WK-35采煤电铲上的应用
丁瑞元
煤炭工程. 2020, 52(6):  107-110.  doi:10.11799/ce202006023
摘要 ( 725 )   PDF(mobile) (1694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露天煤矿采用电铲进行采煤生产,电铲斗齿脱落导致破碎机损坏的问题时常存在,为解决该问题,在WK-35采煤电铲上设计安装“红外热成像相机+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斗齿检测设备。斗齿检测设备由热像仪读取模块、视屏存储模块、斗齿缺失检测模块、报警模块组成。通过采用Viola-Jones Haar级联分类器对采集图像的斗齿行进行检测和卷积神经网络进行二分类的深度学习算法,判断斗齿是否缺失。斗齿检测设备的应用可达到斗齿完整性的自动检测识别和报警的目的。
RMRS偏心连通技术在煤层气水平远端对接井中的应用研究
刘明军
煤炭工程. 2020, 52(6):  111-115.  doi:10.11799/ce202006024
摘要 ( 664 )   PDF(mobile) (1254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水平井与直井连通时,出现洞穴坍塌、连通过正,造成产气通道堵塞,影响捞砂、下泵、修井等后续作业等难题。提出利用6刀翼锻铣工具对造穴井段玻璃钢套管锻铣,利用ZXQ-145扩眼工具造穴,洞穴规则,不易坍塌|连通前后严格控制钻时,避免由于井底压力波动、钻具震动等因素对洞穴煤层扰动,造成洞穴坍塌|通过偏心连通理论分析,依据施工实践,优选钻进参数、计算偏移量、控制井眼轨迹等,有效消除仪器误差|利用近钻头旋转电磁测距导向技术,在沁水盆地潘庄区块郭南村附近,实施了一组U型远端对接井,两井井口间距离764m,在井深1099.37m处实现偏心连通。该技术是对煤层气水平井连通工艺的进一步完善。
研究探讨
综采工作面覆岩裂隙动态演化特征研究
尹嘉帝, 张华磊, 涂敏
煤炭工程. 2020, 52(6):  116-120.  doi:10.11799/ce202006025
摘要 ( 604 )   PDF(mobile) (4360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鉴于采动影响下采场覆岩裂隙空间分布特征对矿井突水灾害防控和瓦斯抽采具有重要意义,以潘二矿18111工作面为具体工程背景,采用相似物理模拟、数值模拟以及理论分析,对综采工作面覆岩裂隙的分布演化规律以及导水裂隙发育高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随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工作面两端存在裂隙聚集带,裂隙发育高度高且多以大角度为主|通过数值模拟对裂隙发育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相似模拟试验结果,得出覆岩裂隙发育角度呈现区域性分布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来研究裂隙发育高度,通过对所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导水裂隙的发育高度为54~60.8m。研究结果对类似工程条件下裂隙演化特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主焦煤矿新采区开采对邻近岳城水库的影响研究
杨长德, 杨磊, 李金波, 王鹏
煤炭工程. 2020, 52(6):  121-125.  doi:10.11799/ce202006026
摘要 ( 517 )   PDF(mobile) (2890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主焦煤矿新采区开采后对邻近岳城水库的影响,采用概率积分法和数值模拟确定新采区开采后对地表的主要影响范围,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开采后作用在大坝不同位置作用力。结果表明:通过确定地表的基本移动参数,采用概率积分法预测的新采区采空后最大影响范围为336m,数值模拟新采区开采东边界、北边界向外,地表发生下沉和移动区域的宽度分别约为260m、350m,与概率积分法预测结果接近。此外主焦煤矿新采区主要影响范围边缘,距离岳城水库大坝尚有5.1km,且岳城水库大坝未因主焦煤矿开采产生明显位移和应力变化,因此主焦煤矿新采区开采对岳城水库大坝基本无影响。
基于水化学特征的顺和煤矿太灰水动力条件分析
张成行, 郑洁铭, 徐智敏, 骆俊峰
煤炭工程. 2020, 52(6):  126-129.  doi:10.11799/ce202006027
摘要 ( 670 )   PDF(mobile) (1564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分析顺和煤矿底板太原组灰岩含水层的赋存状态以及水动力条件,基于地下水化学组分会随着地下水的运动而运移的基本原理,运用Piper三线图解法、Gibbs图解法、离子比值法等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顺和煤矿西翼地区煤层底板太灰含水层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该区域煤层底板太灰水的水动力条件。结果表明: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利用地下水化学特征来判断煤层底板太灰含水层的水动力条件是可行的。
微波照射后花岗岩裂纹扩展规律试验研究
戴俊, 王羽亮, 李涛
煤炭工程. 2020, 52(6):  130-133.  doi:10.11799/ce202006028
摘要 ( 671 )   PDF(mobile) (2060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硬岩裂隙的形成和扩展规律是研究岩石损伤机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探究微波照射下,岩石裂隙的扩展规律,为微波辅助破岩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扫描电镜(SEM)设备对花岗岩试件在微波照射及单轴抗压强度测试后进行扫描观测,分析岩石断口的形貌、裂纹的类型及断裂模型。结果表明:高功率微波照射后,试件表面出现颜色变化,并伴随有张拉裂纹出现,在压缩试验后,试件上部结构呈粉末状破碎|SEM设备观测下花岗岩断口形貌特征主要为平坦面状和条纹状断裂|花岗岩的裂纹类型主要为张拉裂纹和压剪裂纹|花岗岩的断裂模型主要为沿晶断裂、穿晶断裂以及两者叠加。
不同类型聚丙烯酰胺对微细石英颗粒的絮凝特性研究
张雪菲, 闵凡飞, 陈军
煤炭工程. 2020, 52(6):  134-141.  doi:10.11799/ce202006029
摘要 ( 685 )   PDF(mobile) (2002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不同类型聚丙烯酰胺对微细石英颗粒絮凝沉降特性及作用机理,开展了不同类型聚丙烯酰胺作用下微细石英颗粒悬浮液絮凝沉降试验研究,考察了药剂种类及用量、pH值、矿浆浓度、动能输入等对微细石英颗粒悬浮液絮凝沉降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聚丙烯酰胺对微细石英颗粒沉降特性的影响规律为:阳离子型>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在800万时效果较好,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均在1200万时效果较好。当阳离子型用量为300g/t、溶液pH=5、矿浆浓度40g/L时沉降产率高达99.4%,浊度值为8.070。聚丙烯酰胺与微细石英颗粒之间的作用方式主要是“电性中和”、“吸附架桥连接”和“网捕作用”。
松油醇液相体系中气泡的特性研究
彭德强, 樊玉萍, 董宪姝
煤炭工程. 2020, 52(6):  142-147.  doi:10.11799/ce202006030
摘要 ( 702 )   PDF(mobile) (1528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气泡在松油醇体系中的行为变化,以不同浓度松油醇液相体系中产生的气泡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速摄像和图形图像识别系统对气泡进行形心位置和圆形度的识别,进而分析松油醇浓度对气泡直径、直径概率分布、气泡的圆形度、气泡速度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松油醇浓度越大,气泡直径两极化分布越明显,从直径概率分布来看,气泡直径分布呈双峰分布|在松油醇浓度大于0.14%时,气泡的圆形度处于小形变区|松油醇浓度不同时,气泡呈现不同的速度,总体上分布在0.3m/s到0.55m/s之间,且呈现周期性变化。
半焦粉制气化型煤的试验研究
梁金荣, 张玉君, 刘津源, 匡德川, 魏平平
煤炭工程. 2020, 52(6):  148-152.  doi:10.11799/ce202006031
摘要 ( 685 )   PDF(mobile) (1388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府谷半焦粉为原料,原料粒度上限为3mm,-1mm含量占70%,在25MPa的成型压力下进行气化型煤成型的试验研究。探究了不同成型水分下型煤的抗压强度,并以型煤产品的抗压强度、热稳定性和型煤生产的经济效益作为评价指标,探究半焦粉制备气化型煤的粘结剂和添加剂选择及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府谷半焦粉的最佳成型水分为25%,其中掺入2.00%淀粉、6.00%膨润土、4%焦煤粉,或者1.00%CMC、4.00%膨润土、4%焦煤粉制成的型煤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热稳定性,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基于全子集回归和逐步回归的煤灰氧化物组成对熔融性影响的研究
李吉辉, 刘若琛, 马嘉成, 黄根, 马力强
煤炭工程. 2020, 52(6):  153-158.  doi:10.11799/ce202006032
摘要 ( 665 )   PDF(mobile) (1400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氧化物组成对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选取煤灰中的氧化物含量作为自变量,在SPSS软件平台上对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半球温度HT和流动温度FT分别进行全子集回归和逐步回归,比较得到显著性最强的新定义的熔融指数FI和最优的回归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单一氧化物组分对灰熔温度的影响不显著|对DT影响最显著的熔融指数为FID=Al2O3+Fe2O3,且煤灰中FID含量低于30%时,DT几乎不变化,含量大于30%时DT发生较大幅度降低|对FT影响最显著的熔融指数为FIF=SiO2+Al2O3+Fe2O3,且随着FIF含量升高,流动温度呈上升趋势|对半球温度HT影响最显著的熔融指数FIH= SiO2+Al2O3,对软化温度ST影响最显著的熔融指数FIS=SiO2+Al2O3+Fe2O3,但FIH和FIS对ST和HT的显著性略低,为得到更准确的预测模型,进一步以十种氧化物为起点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得到ST和HT的预测方程。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提升机弦绳振动算法改进
朱丽鹏, 吴娟, 李瑶, 寇子明, 涂兴子, 黄波
煤炭工程. 2020, 52(6):  159-163.  doi:10.11799/ce202006033
摘要 ( 679 )   PDF(mobile) (2321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煤矿矿井提升系统中钢丝绳图像边缘提取及振动检测问题,改进了边缘提取算法及弦绳振动检测方法。首先利用相机采集悬绳段钢丝绳灰度图像,设置感兴趣区域(ROI),然后通过编写的Matlab图像处理程序,结合Sobel算法和数学形态学理论的合理利用对ROI区域进行二值化处理。再通过相机标定获取相机内外参数,对世界坐标系和相机坐标系进行合理设定,进行坐标转换和矩阵运算,直接获取弦绳的世界坐标,最后通过Labview与Matlab程序嵌套实现对弦绳振动位移的实时检测。经实验验证,改进后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实现钢丝绳边缘提取及弦绳的非接触振动检测。
考虑机会维护的煤矿综采设备群维护决策优化研究
曹现刚, 宫钰蓉, 罗璇, 雷一楠, 张树楠
煤炭工程. 2020, 52(6):  164-169.  doi:10.11799/ce202006034
摘要 ( 694 )   PDF(mobile) (1759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降低煤炭企业维护风险与维护成本,提出了一种考虑煤矿维护安全与维护成本的多目标决策优化模型。首先通过威布尔分布模拟各台设备劣化趋势,然后以设备维护中人与管理为影响因素建立煤矿设备维护不安全耦合模型,以维护成本最低与停机损失最小为目标建立维护费用最低模型。最终以煤矿综采设备群维护调度为例采用基于维护顺序编码的交叉算子POX的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次维护调度完目标函数值降低了30.68%,完成三次工作面维护成本率降低了40.52%。因此,此方法可为煤炭企业制定合理的调度决策计划,降低煤矿企业的维护成本,提高煤矿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能。
装备技术
矿用纯电动防爆车辆发展现状综述
周密林
煤炭工程. 2020, 52(6):  170-173.  doi:10.11799/ce202006035
摘要 ( 869 )   PDF(mobile) (2596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应用情况、行业标准现状和技术现状三个方面对当前矿用纯电动防爆车辆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详细介绍了纯电动防爆车辆关键技术的发展情况,分别从矿用纯电动防爆车辆整车、防爆动力驱动电机、防爆动力电池以及控制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随着各种行业标准的出台以及防爆动力电池以及各种控制系统等矿用纯电动防爆车辆关键技术的逐步突破,纯电动防爆车辆能够有效改善井下工作环境并实现节能减排,是未来煤矿井下无轨辅助运输技术与装备领域的发展提供方向,后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矿用防爆车辆智能稳速联合制动系统技术研究
韦建龙
煤炭工程. 2020, 52(6):  174-178.  doi:10.11799/ce202006036
摘要 ( 704 )   PDF(mobile) (1428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矿用防爆车辆在长距离大坡度工况时高频次点刹制动,制动过程频发制动力不足、响应慢、车辆失速危险性高的安全隐患,文章基于智能检测和电液控制技术设计了一套矿用车辆智能稳速联合制动系统并以8°坡道为例进行参数设计及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满载车辆在8°坡道下行时,该系统能够有效控制车辆行驶速度稳定在安全行驶速度,有效避免了车辆下坡过程中的高频次点刹制动,联合车辆行车制动杜绝了车辆坡道失速的发生,提高了矿用车辆驾驶员生命安全保障,降低车辆故障率,提升了煤矿生产效率。
煤矿无轨辅助运输适用条件及装备选型研究
何景强
煤炭工程. 2020, 52(6):  179-183.  doi:10.11799/ce202006037
摘要 ( 694 )   PDF(mobile) (1264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更好的发挥无轨辅助运输的最大效率,指导设计和采购人员对无轨胶轮运输装备的正确选型,文章基于《煤矿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安全使用规范》(AQ 1064—2008)、《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计规范》(GB 50533—2009)、2016版《煤矿安全规程》,并参考目前市场上主流无轨胶轮运输装备的性能参数,从系统的角度阐述了无轨辅助运输所涉及的巷道断面参数、巷道路面及坡道条件、各种硐室的设计尺寸、巷道通风要求等相关参数,为矿井无轨辅助运输的设计及巷道、硐室的无轨化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最后,以某矿井实际条件数据为依据,详细的论述了无轨胶轮车配套选型过程。
工程管理
基于去产能政策下我国煤炭产业战略分析
李红霞, 陈磊, 连亚伟
煤炭工程. 2020, 52(6):  184-190.  doi:10.11799/ce202006038
摘要 ( 723 )   PDF(mobile) (1333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指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环境气候变化的约束等影响因素迫使我国将煤炭产业改革调整问题提上日程。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强调我国的煤炭消费量在2020年的占比控制在62%以内|“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新的能源体系,实现能源的清洁低碳生产、安全高效的目标|现阶段去产能政策指导方针的提出,指引着我国煤炭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煤炭产业过剩产能现状,及在去产能政策背景下所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战略和政策建议。
基于AHP-fuzzy法的煤层气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吴颖, 张永红
煤炭工程. 2020, 52(6):  191-196.  doi:10.11799/ce202006039
摘要 ( 506 )   PDF(mobile) (1163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促进煤层气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使得煤层气企业内部控制更加规范,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构建一套符合煤层气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对煤层气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五要素中内部环境和风险评估占比较大,同时要对煤层气企业控制活动给予足够重视,以保证煤层气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价值的典型相关研究
李玲, 袁婷
煤炭工程. 2020, 52(6):  197-200.  doi:10.11799/ce202006040
摘要 ( 580 )   PDF(mobile) (1230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升煤炭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需要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文章利用煤炭上市公司2013—2018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典型相关性分析法,全面阐释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和社会责任高度相关,具体表现在:提升股东收益、保证不拖欠账款、保护消费者和员工合法权益,才能在两者之间做到相互提升,最终给煤炭行业和相关企业正视社会责任提供理论依据,并给予相关可行性建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